2012年三農回眸:20大關鍵詞
城鎮化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用“四化”同步將我國現階段發展中的幾個重要任務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體現了一種系統化思維、頂層設計、推進的改革發展新思路。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2013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繼續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
這段表述透露了一個明確信號:要保持中國經濟平穩、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注重投資和消費“雙輪驅動”,一方面要著力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擴大內需,另一方面投資的作用仍不可忽視、不可偏廢。那么,選擇什么樣的著力點,才能既培育出“拉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又能避免盲目擴張、確保投資的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呢?
中央政治局會議給出的答案是城鎮化:“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城鎮化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對城鎮化的重視,也并非始于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高層近期是頻吹暖風。事實上,在十八大報告中,單單提及“城鎮化”一詞就有七次之多。報告把“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作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同時,城鎮化同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成為建設小康社會的載體。由此可見,在目前的經濟大背景下,加速城鎮化或是拉動內需的方式。
城鎮化助推中國經濟增長,首先是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有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費是農村的2.7倍到3倍,將最終拉動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如果通過改革使進入城市的農民的消費潛能完全釋放,則城鎮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還將增加至少1-2個百分點。”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說。
圍繞城鎮化布局發展的各類基礎設施投資也將成為2013年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無論是修路架橋、建學校造醫院、“水、電、氣、郵、網、信、銀”等基礎配套,抑或是蓋住宅建商場,還將帶動幾十個行業上百個制造業部門聯動受益,為社會增添大量飯碗,為政府提供可觀稅收。所以,城鎮化既是“穩增長”之引擎,亦是一根帶動力極強的經濟“撬杠”。
然而,未來城鎮化改革導向,重點還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物為主的城市發展規劃。“讓農民進城,把城鎮化與農村人口市民化結合起來,是我國城鎮化的核心之核心。”
農產品“暴漲暴跌”
3月份,“北京大蔥漲價 10余元僅能買兩根”的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櫻桃上市減產1/3漲價明顯貴得水果店不敢賣”又成熱點。
據農業部監測,今年3月出現了一段時間內大蔥價格持續上漲的情形,18日的大蔥價格上漲到每公斤4.77元,比春節前上漲63.9%。
……
11月以來,農產品滯銷的信息又在各種媒體上此起彼伏,僅新浪農業微博發布的滯銷信息就有20余條。一時間,蘿卜、芹菜、大白菜的價格紛紛“跳水”,滯銷危機還擴散到了水果領域,各地蘋果滯銷的信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陜西咸陽武功縣農林局副局長卜備戰稱,今年趕上蘋果大年(產量比較高的一年),全縣蘋果共有8000多萬斤,目前已經銷售了4000萬斤,還剩下4000多萬斤蘋果,銷路是個頭疼的問題。與陜西同樣面臨蘋果豐產滯銷問題的還有山東、山西、河北、遼寧大連等地。
蔬菜“滯銷寒潮”在國內不少地方涌動。報道顯示,山東的大白菜、河北的山楂、北京的彩椒、甘肅天水的蘋果、山東德州的芹菜紛紛陷入滯銷窘境。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農產品滯銷現象似乎更為嚴峻,不僅滯銷品種多,而且滯銷量大。
以白菜為例,山東、河北等地的白菜滯銷已近一個月時間,田間地頭的收購價每斤僅幾分錢,但在北京某小區的農貿市場,一斤白菜賣到0.7-0.8元,而在距離該農貿市場不遠的社區超市內,一斤白菜更是賣到1.5元。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2012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討論稿)》,并強調要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要加快農業的組織和制度創新,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要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為此,要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從市場準入、稅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總的方向是在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機構作用的同時,促進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行市場化。
同時,強化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在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上下工夫,尤其要不斷創新公益性推廣機構的服務機制和服務內容,切實發揮主導性作用。鼓勵支持經營性組織參與良種示范、農機作業、抗旱排澇、沼氣維護、統防統治、產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提供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明年,農業部將加大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
農業產業化
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11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成立大會。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會議。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刻認識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回良玉指出,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伴隨農村改革發展大潮應運而生的新生事物,是億萬農民在實踐中的偉大創造。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堅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農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快速發展,為實現糧食生產“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提供了有力支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貢獻。
回良玉強調,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起點上,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有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的歷史性難題,有效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有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效推動工農互動、城鄉互促,意義十分重大。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途徑,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業重要任務,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點方面來部署,切實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健康發展。
回良玉強調,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是關鍵。龍頭企業要始終牢記為農服務的基本宗旨,強化產業鏈建設,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壯大自身實力,增強輻射帶動能力。要主動適應市場競爭加劇的新形勢,走集群發展之路,進一步把企業做大做強;要主動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新需求,走品牌發展之路,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要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趨勢,走創新發展之路,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主動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要求,走以工促農、工農互惠之路,進一步帶動農民增收。
回良玉指出,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的成立,是加強農業產業化工作的重要舉措。協會要以推動龍頭企業發展和增強帶農惠農能力為目標,以溝通、服務、自律、發展為宗旨,做龍頭企業與政府的聯系者、會員聯合與合作的促進者、規范行業發展的主導者、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組織者,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高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