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努力建設農業強省
今年,湖北省糧食生產有望實現建國以來首次“九連增”,農民收入年均增長約15%,農業發展進入歷史上的時期。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建設農業強省。這為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工作指明了方向,確定了總的奮斗目標。我們要抓住“黃金十年”戰略機遇期,乘勢而上,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物質裝備水平,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富民強省戰略目標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保障。
加速土地流轉提高耕地利用率
土地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要素,土地問題是“三農”的基本問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民兼業化、老齡化趨勢突出,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土地產出率徘徊不前;與之相比,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投入產出率具有明顯優勢,在保障產品供給、應對市場風險、推廣農業科技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大,日益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新興力量和生力軍。近年來,湖北全省各地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工作,探索形成了“春暉”、“禾豐”、“彭墩”等多種類型的流轉模式,以“土地入股,農企聯姻,鏈式經營,四方共贏”為核心的“春暉模式”,被譽為現代農業的一面旗幟。土地流轉速度逐年加快,通過轉包、轉讓、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的面積達到691.7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5.3%,有127.3萬戶農戶參與了土地流轉。
下一步,要以深入貫徹實施《湖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條例》為契機,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加強和規范土地流轉工作。一是要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在明晰所有權的基礎上,充分放活經營權,重點開展土地股份合作和社區股份合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地位和主導作用,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大力培育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市場主體,使之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二是要大力抓好流轉服務和糾紛仲裁平臺建設。重點推進鄉鎮土地流轉平臺建設,努力實現鄉鎮流轉平臺全覆蓋,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縣級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建設,構建完善的流轉信息服務網絡。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糾紛調處平臺,進一步暢通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渠道,多途徑、多層次化解農村土地矛盾。三是要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建立健全承包、調整、流轉、仲裁等管理制度,加強土地流轉信息、法律政策咨詢、流轉基準價格指導、合同簽訂指導、風險防范等方面的服務,維護農村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推行良種良法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社會對農產品數量需求剛性增長,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我省農業發展僅靠農業水土資源大幅度增產的余地越來越小,靠不斷增施化肥實現增產已難以為繼,今后僅靠傳統的農業科技很難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近年來,全省深入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在動植物優良品種、節本增效技術、種養模式、農業機械裝備、農業環境保護、農業防災減災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先進科技成果。不斷改革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大力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行動,建立完善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業專家大院等制度,著力解決“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近五年,全省糧棉油良種應用面積累計超過3億畝,良種覆蓋率達到95%;推廣應用“生豬150”、“蛋雞153”等養殖模式,畜禽規模化養殖比例位居前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4%,高出2個百分點。
下一步,要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強農科教結合工作的意見》,建設一批農科教結合示范縣,有效集聚各方面的科教資源,形成科教興農的合力。圍繞優質稻、雙低油菜、蔬菜、茶葉、生豬、淡水產品等優勢和特色產業,構建科技平臺,打造全產業科技鏈條。實施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進一步解決好優良品種、種養、機械生產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實施農業人才支撐計劃,抓好種養業生產性服務人員、農業創業人員、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人員、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及農業專項技術培訓。充分發揮鄉鎮農技服務機構、科技示范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多個主體作用,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繼續做好技術推廣,力爭農業科技貢獻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
加快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效益
湖北省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種類多樣,糧棉油、果茶菜、豬禽魚產量位居前列,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省。但農產品“多而不優”、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效益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加。近五年來,全省大力建設農業板塊基地,推進農業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業一、二、三產業結構,種養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綜合素質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根據地域和天氣特點提出了“南油北麥”的種植調整方向,種植業總產值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保持在40%以上;畜牧業成為千億元的大產業,在大農業中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淡水魚、小龍蝦、河蟹等產業迅速發展壯大,水產品名特優比例每年上升約1.5個百分點,2011年達到76%。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6月,我省農產品共擁有15個中國,38個,274個湖北,400多個湖北商標。產業結構的優化,帶動了農民人均純收入快速增長,2011年達到6897.9元,連續兩年增幅高于平均水平,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三次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總額居中部。
下一步,要堅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大力抓好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形成穩定的糧棉油業、的園藝業、特色的畜禽業、的水產業、先進的加工業、活躍的服務業。圍繞糧食、棉花、油菜、蔬菜、水果、茶葉、畜牧、水產等重點產業,發揮各地資源優勢,重點建設一批農業強市、強縣,夯實農業強省基礎。實施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擴大種植馬鈴薯和玉米等高產作物,在適宜地區推進水稻“單改雙”、“秈改粳”,進一步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和經濟作物標準園建設,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加快實施水產精養魚池改造和標準化養殖,提高種養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重點建設和改造一批區域性產地批發市場,扶持“農超對接”,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