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采棉質量亟待提高
業內人士認為,有多方面原因導致沙灣縣機采棉賣難。一是和自治區都沒有機采棉收購標準,機采籽棉加工成的皮棉進不了儲備庫,企業因此不愿盲目收購。二是今年各棉花主產區都獲得了豐收,國內皮棉總量較去年增加一成以上,沙灣全縣近30萬噸手采棉已足夠當地30多家扎花廠消化,加之機采棉的品質本來就相對要差一些,且在加工環節多一道去雜工序,扎花企業既不愿意投資技改,更不愿意收購機采棉。三是棉紡產品出口下滑幅度很大,國內皮棉銷售市場低迷了好幾個月,扎花企業積壓皮棉已在所難免,要囤貨肯定選擇質量較好的,誰都不可能冒著風險去積壓機采棉。四是沙灣推廣機采棉的步子邁得過快,絕大部分棉農的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尤其是脫葉劑的使用把握得不是很準,致使該縣的機采籽棉質量與兵團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據了解,兵團一些團場從2000年前后就開始搞機采棉,歷經十年的不懈努力,標準化生產管理經驗已較為豐富,且制定了兵團內部的機采棉質量標準,發展起了銀力棉業等紡織企業,建立起了一條完整的機采棉產業鏈,所產機采棉基本能自行消化,才實現了機采棉產業的加快發展,今年的種植面積已超過350萬畝,占兵團棉花總面積的一半左右。
近年來,沙灣在高新節水植棉技術應用方面一直走在全疆40個優質棉基地縣的前列,在積累了豐富節水滴灌經驗的基礎上,該縣學習兵團先進技術,2009年試驗性地搞了幾千畝節水滴灌加機采模式,取得了籽棉單產水平普遍達到450公斤的良好效果,去年又進一步把此項先進植棉技術示范面積擴大到了2萬畝,還支持農戶購置了三臺大型采棉機,全部實行了機械采摘。籽棉雜質雖比手采棉要多一些,但每畝機采棉的交售價差損失加上機采費用還不到人工采摘開支的一半,且不用費心勞神地去尋找拾花工。
兩年試驗示范獲得成功后,去年冬天以來,沙灣縣提出傾力發展機采棉,給予每購置一臺國產大型采棉機補助20萬元各級財政補貼的優惠,激發了本縣農機戶踴躍購買國產大型采棉機的積極性,早春三月就向貴陽航天工業集團石河子分公司交付了80臺大型采棉機的訂貨款。采用多項舉措發展了51.4萬畝機采棉,占自治區地方棉區機采棉60萬畝總面積的絕大部分。為解決大批量機采籽棉的加工問題,沙灣縣支持當地9家扎花廠進行了技改。
據悉,貴陽航天工業集團是國內一家大型采棉機生產企業,生產能力居迪爾和凱斯之后,所產自走式五行采棉機被新疆棉農稱為“貴航”。在七八月份的交貨季節,因貴航生產能力有限,只向沙灣方面交付了40臺自走式棉花采摘機。為實行棉花機械采摘,盡量減少人工拾花,他們投入65臺大型自走式采棉機,可采摘20多萬畝棉花。
但是,9月份以來,沙灣農民用大型機械采摘回來的籽棉卻一直無企業敞開收購,因此棉農盡量不使用采棉機,只有部分找不上拾花工的農戶才進行了機采,全縣棉花機采面積不超過10萬畝,農戶所賣出去的1萬多噸機采籽棉幾乎都是企業訂單或人情關系,即或是脫了手,扎花廠所定的等級和價格也低得讓棉農很難接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3日,沙灣全縣還有近2萬噸機采棉堆積在農戶家中沒有賣掉。
對此,沙灣縣農技中心推廣研究員羅志明表示:“機采棉是我縣今年的重點農業工作,縣農技中心的70名技術員和從兵團聘請來的100名植棉高手,整個夏天都蹲在廣大農戶的棉田里,全縣籽棉畝產量較往年增加了80多公斤,金溝河鎮穆建軍等八戶棉農的107.6畝示范田,平均畝產籽棉高達463.43公斤,這在北疆棉區十分少見。但是,由于國儲棉標準是按照傳統意義上用手采籽棉加工成皮棉而制定的,進行了技改的扎花廠即使收購,也只能按照手采棉質量要求來衡量機采棉,因此等級普遍較低,雜質扣除比例也達到了15%以上,致使機采棉出現了嚴重的增產不增收現象。”
該縣老沙灣鎮榆樹莊村支部書記杜正江說:“為解決拾花難這一棘手問題,去年秋天以來,我們在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大量人力平整耕地、安裝節水滴灌,購置了‘貴航’采棉機和用于標準化播種、標準化田管的大型配套農機具,對全村4200畝棉田實行了整村推進,統一應用了高新節水加機采模式栽培管理技術,但機采棉卻不好賣,在每公斤2.6元高價都很難找到拾花工的情況下,也只機采了不到1000畝,因為同縣棉業集團所屬扎花廠簽訂了合作協議,他們才以每公斤6.7元的低價格勉強收購了我們村的約200噸機采棉,而鄰近幾個村的機采棉連一公斤都沒賣出去。”
在機采棉賣不掉、本縣無用武之地的不利情況下,沙灣縣60多家采棉機農戶大多到鄰近的兵團團場去幫助采收棉花,慶幸的是幾乎每家都收到了較好經濟效益。2008年,金溝河鎮農機戶韓波籌集248萬元資金,購買了1臺凱斯620型六行自走式采棉機,當年就到兵團農八師采摘了1500多畝棉花。去年在為本縣采摘了近3000畝示范田的同時,還為農八師機采了8500多畝,今年累計為地方和兵團采摘棉花約1.5萬畝,目前他已掙回了采棉機成本錢。
就農戶經營采棉機的經濟效益一事,沙灣縣農機局書記王建新表示:“新疆普遍應用的大型自走式采棉機來自于國外的迪爾、凱斯和國內的貴航等三家企業,迪爾的9976型六行自走式采棉機每臺售價超過300萬元,每天可采摘400多畝到500畝,每個采收季節的累積作業面積超過1萬畝,凱斯的620型六行自走式采棉機單價在250萬元左右,作業性能比迪爾差不了多少,一個采摘季節可累積采收8000畝以上,貴航的五行自走式采棉機每天只能采摘200畝,每個采收季節的累積面積基本上只有4000畝~5000畝,服務費按平均每畝200元計算,農機戶收回購機成本用只需二至三年,之后每年就可掙上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家庭收入。”
盡管今年的機采棉不好賣,但節水滴灌加機采模式植棉技術卻得到了沙灣縣棉農的一致認可。柳毛灣鎮村民魏家海說:“我家有400畝土質較差的瘠薄地,每年都種的是棉花,今年采用了節水滴灌加機采模式栽培管理技術,籽棉畝均產量達到了350多公斤,產量比往年只搞節水滴灌增加了70公斤以上。機采棉不好賣,我就以每公斤2.5元的高價請人手摘,銷售價格雖低于去年3塊多錢,但平均售價為每公斤8.4元,效益卻差不了多少,每畝仍然能達到八九百元。”
金溝河鎮村民王鐵牛也與魏家海有同感。他說:“我家今年種了26畝示范田,因為有鄉上和村里組織的技術服務隊的統一管理,籽棉平均畝產量至少有450公斤,比去年高出了將近100公斤,畝收入有3500元~3600元,每畝棉花的人工拾花費用800元~900元,其他各項開支平均每畝大約1200元,畝均效益還是有1500元,而承包村里的機動地種植的30畝棉花,只能采用以往的大水漫灌等老辦法管理,畝產量僅有200多公斤,畝效益才500元左右。”
專家認為,新疆是我國重要的優質棉主產區,推廣應用高新節水加機采模式植棉技術,是提高疆棉單產水平最為有效的科學手段。在拾花工越來越難組織、拾花費用連年大幅攀升的情況下,用大型機械采收棉花,是新疆棉農目前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選擇。
如何打破收購瓶頸?專家建議,科研院所應盡快研發出機采棉專用優良品種,全疆40個優質棉基地縣要加快提升機采棉標準化管理水平,自治區和有關部委應盡早制定出機采籽棉及其加工皮棉的質量標準,將其列為國儲棉范疇,解決好扎花廠的后顧之憂,鼓勵棉紡企業到新疆落戶,品質優良的新疆棉才有可能實現長遠發展。
新疆沙灣縣滯銷的機采棉堆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