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沃得來體驗跨區機手們的一天
夏收時節,農機手忙碌了起來,前往多地進行跨區機收作業。他們風餐露宿,一路向北,追逐著小麥成熟的進度,真切感受著“稻花香里說豐年”。今天跟隨沃得的鏡頭一起去看看跨區農機手們的生活吧。
01
晨光熹微
早晨五點半,天邊剛剛泛出光亮,勤勞的農機手們已經洗漱完畢,將昨夜浸滿汗水的衣物洗洗干凈掛了起來。
幾位江蘇的跨區用戶正隨意地蹲在路邊,吃著簡單管飽的面條。“早上吃飽了才好干活,因為午飯不知道什么時候了。”他們沖我們笑笑,對這樣的作息已經習以為常。
迅速吃完飯后,大家簡單擦了擦嘴,收拾了碗筷,就紛紛跨入車內,往今天的目的地駛去。到達了田埂邊,大哥小心翼翼指揮著我們沃得的機器卸下卡車、進入田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從上方望去,一輛接一輛的沃得銳龍排隊進入了農戶們辛苦耕耘大半年的田野中,紅與綠的碰撞,形成一幅獨特靚麗的風景畫。跨區機手們帶著農戶們的希冀,承載著顆粒歸倉的責任,他們,是豐收的見證人。
沒有固定吃飯時間,加上連續高溫作業,農機手們的工作可以用“苦”來形容。但這一切,沒有阻止他們的腳步,甚至遇到困苦年邁的農戶們,他們還免費收割。自己滿身泥濘,卻依然想給別人一束陽光。
02
烈日當空
下午三點半,我們在路邊遇到了一群剛結束收割,正在稍作歇息的安徽跨區機手們。
他們其中有結伴而行的跨區團隊,也有單打獨斗的跨區機手。這個跨區團隊6臺車中,有5臺都選擇了我們沃得的銳龍履帶收割機。帶頭的隊長表示“這個旗艦MAX配置比旗艦版還高,干大戶都用這個,好用!”
老當益壯
這位來自安徽蒙城的機手已經快要步入花甲之年,當我們問及干跨區是否感覺辛苦,他卻云淡風輕地說“我這個年齡,還行吧!”他的“床鋪”就是自己鋪的幾塊板子,只為了盡可能節約一些花銷。
他對自己的衣食住行應付了事,可對身旁的收割機卻是愛護備至。
家中頂梁
下一位是剛入行沒多久的“小白”,他的第一臺收割機也選擇了我們沃得的收割機。他說:“家里三個孩子,大的已經13歲了。”家里的重擔都壓在他們身上,但是提及自己的孩子,略顯倦怠的臉上還是浮現出了一抹笑意。
后生可畏
這位機手看著年紀不大,他卻說自己17年就入行,如今已經是第七個年頭了。今年大約5月初出發,大概會干到年底,每年能干上8個月左右。
接著,他主動提及回到家后還要去工地干活,因為年底想攢錢換一輛新的沃得收割機,目前也是看中了我們的旗艦MAX版本,因為馬力大、平衡好。小伙吃苦耐勞的精神讓我們很是敬佩。
03
月明星稀
晚上8點,跨區機手們陸陸續續結束了一天的收割工作。大家終于可以相對而坐,輕松地說說笑笑,一起吃一頓熱飯,也是一天中唯一一頓相對豐盛的飯菜。這一刻,一天的疲憊也仿佛消散了不少。
趁著這一天中難得的放松時間,我們又與跨區人們話起了家常:“你們跨區結束以后,是回家休息還是找別的活兒?”“我們一年大概跨區200多天,回家以后一般還跑跑貨。”“等于一年到頭也沒得歇。”“是呀,為了多掙點錢嘛。”他們的語氣聽不出一絲抱怨,反而帶著一點小小的驕傲,聽得我們鼻尖一酸。
他們是家庭的頂梁柱,是孩子們的榜樣,是父母的驕傲。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的生活,為國家的繁榮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是農業機械化的推動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跨區機手每天平均工作時間10至14個小時,每年跨區作業5至8個月。他們是現代農業化的先鋒,是在田野上馳騁的英雄。他們駕駛著農機,穿越四季,為農民帶來豐收的希望;他們用汗水和智慧,書寫著農業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