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山:洋馬助我開啟農機服務新事業
東臨黃海,南望長江,坐落于江蘇省中南部的海安由“海水永不揚波”之意而得名。本文的主人公羅志山就出生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
作為一名“70”后,羅志山從2014年開始從事機插秧社會化服務,至今已近10年。從最初的“單打獨斗”,到如今的帶隊作業,羅志山在洋馬插秧機的加持下干出了新事業。
如今,由羅志山擔任理事長的海安羅山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經擁有30余名成員。羅志山也表示,一路走來除了收入的增加,更多了一份責任在肩上,就是要確保合作社成員“有活干,有錢掙”。
可靠品質成功“吸粉”
每年4月中旬開始,羅志山就會帶著合作社成員,一路從河北、江蘇、江西到廣東開始為期4個月的機插秧跨區作業。而一臺臺紅白相間的洋馬插秧機也成為了這個隊伍最鮮明的特色。
羅志山與洋馬農機的緣分也要從2014年他決定從事機插秧社會化服務時說起。開始從事機插秧服務之前,羅志山一直在外地從事裝修工作。源于對農業生產發展趨勢的敏銳嗅覺,他發現種地早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樣子。
2014年之前,江蘇就已經開始推行土地流轉政策,隨著種植大戶和大型農場開始增多,當地對于農機化的需求也逐漸增大。特別是江蘇作為我國水稻的主要種植區之一,對于水稻機插秧和機收的作業需求非常大。
正是發現了這個商機,羅志山果斷放棄了自己熟悉的裝修工作,決定跨行干機插秧社會化服務。但是在選擇什么品牌的插秧機作為自己跨行后的第一臺“戰艦”上,羅志山卻犯了難。
對比了多個品牌的插秧機后,羅志山還是沒下定主意。“一個朋友了解到我這個煩惱后,給我推薦了洋馬的插秧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決定去海安這邊的經銷商店鋪看看實體機。通過銷售人員一番介紹和試駕體驗之后,我當即決定就是它了。”羅志山如是說。
開始真正的跨區作業后,羅志山就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沒錯。“首先是質量可靠,一個作業季下來,洋馬的插秧機很少出現故障,不耽誤干活,一臺機器平均每天的作業量可以達到60余畝;第二點是動力強勁,洋馬插秧機的馬力大,動力損耗小,特別適用于現在農場的深耕大田;第三點是操作方便,加油保養都非常省心。”
這些年,羅志山和他的合作社陸陸續續購入了多臺洋馬插秧機,成為了洋馬插秧機的忠實粉絲。羅志山也表示,合作社在2022年共購入了20多臺新機,購機款達到了200余萬元。
一機多用,增收又增效
除了動力強勁、好干活。羅志山表示,洋馬插秧機還可以實現“一機多用”。
這個“一機多用”首先體現在對于客戶的要求都能夠滿足,別人干不了的地塊都可以干。“我們跨區作業時,株距、密度和每一株的根數都能達到用戶的要求。并且得益于洋馬25cm和30cm兩種行距的插秧臺,針對不同地區客戶的不同需求時,我們可以直接更換插秧臺而不需要更換插秧機,不僅提升了作業效率,并且還降低了我們的購機成本。”
此外,每年機插秧的作業季只有4個月,作業季結束之后,機器就只能進機庫等來年作業季的到來。為了使機器達到最大的利用率,愛鉆研的羅志山又開始在機器改裝上動起了腦筋。
海安當地主要實行稻麥輪茬種植模式,每年10月底水稻收割以后,開始種植小麥。羅志山就將插秧機后面的栽植部分改裝成“植保機”,為當地小麥地開展封閉除草作業。
“除此之外,這個插秧機還可以改裝成‘撒肥機’。并且,改裝過后完全不會影響來年的插秧作業,真正實現了一機多用。”羅志山激動地說到。
加上這兩個賺錢模式,羅志山自豪地表示,合作社成員一臺機器的年收入可以達到20萬左右,不僅一年可以賺回購機本金,還可以賺上幾臺“新機”。
省心售后保作業無憂
都知道農機跨區作業對售后服務要求非常高。羅志山表示,洋馬在售后服務這方面也做得很到位,可以說是“隨叫隨到”。“一般情況下,報修后2個小時之內,維修人員就能到達機器現場。并且配件的保障方面也很及時。”
最讓羅志山滿意的還是作業季結束之后,當地售后服務人員會上門做保養服務。“每個作業季結束之后,我們當地的售后服務人員就會到合作社給每臺插秧機做細致的保養,來年機器就可以直接出門跨區作業。對于我們用戶來說,這樣就非常省心。”
當前,羅志山還有2臺洋馬收割機,分別是洋馬YH1180和洋馬AG600。收割機主要是在海安當地開展水稻機收社會化服務。“多年使用下來,洋馬農機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省心+好用’。接下來的12月底,我們合作社將會開始訂購明年的新機,大概還是在20臺左右。”
羅志山表示,多年的跨區作業讓合作社積累下來不少老客戶,很多地方不需要自己親自帶隊,一個電話就可以搞定了。自己接下來會也將更多精力投放在聯系客戶上,對于親自帶隊參與跨區作業會適當減少。但與洋馬的緣分,將會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