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
開展農機深松整地是打破犁底層,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的重要舉措。2021年,繼續以北方旱作區為重點,在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所需資金從中央財政下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業有關專項資金中安排。補助標準由各地綜合考慮本轄區工作基礎、地理條件、技術模式、成本費用等因素確定。鼓勵各地采取“先作業后補助、先公示后兌現”的方式實施,提高補貼實施效率和質量。農機深松整地作業深度一般要求達到或超過25厘米,作業質量應符合農業行業標準《深松機作業質量》(NY/T2845-2015)。
7.農產品質量縣創建支持政策
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2014年原農業部啟動農產品質量縣創建活動,國務院食品委員會此后連續三年召開現場會推進相關工作。創建活動圍繞“菜籃子”產品主產縣,突出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全程監管、強化能力提升、推進社會共治。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創造性,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監管制度機制,引導帶動各地提升農產品質量監管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分兩批命名了318個農產品質量縣(市),2021年擬再創建100個縣(市)。對于農產品質量縣(市),農業農村部將在有關項目建設、品牌打造、優質農產品宣傳推介等方面予以支持。
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主要是為了調動地方政府抓好糧食、油料生產的積極性,緩解產糧(油)大縣財政困難,促進糧食、油料產業發展,保障糧油。常規產糧大縣入圍條件為:近五年平均糧食產量大于4億斤,且商品量大于1000萬斤;或者在主產區產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產區列前5位的縣級行政單位。在此基礎上,近五年平均糧食產量或者商品量分別位于前100名的縣為超級產糧大縣,在獲得常規產糧大縣獎勵的基礎上,再獲得超級產糧大縣獎勵。常規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使用;超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用于扶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產油大縣獎勵入圍條件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點品種、獎勵重點縣(市)”的原則確定,入圍縣(市)享受的獎勵資金不低于100萬元,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產和產業發展,特別是用于支持油料收購、加工等方面支出。
9.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
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主要是為了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生豬(牛羊)養殖積極性,促進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引導產銷有效銜接,保障市場供應。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包括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和省級統籌獎勵資金三個部分。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按因素法分配到縣,分配因素包括過去三年年均生豬(牛羊)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因素權重分別為50%、25%、25%,獎勵資金對生豬調出大縣前500名、牛羊調出大縣前100名給予支持。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縣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支持范圍包括:生豬(牛羊)生產環節的圈舍改造、良種引進、污糞處理、防疫、保險、牛羊飼草料基地建設,以及流通加工環節的冷鏈物流、倉儲、加工設施設備等方面支出。省級統籌獎勵資金按因素法切塊到省(區、市),分配因素包括各省(區、市)生豬(牛羊)生產量、消費量等。統籌獎勵資金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省(區、市)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
10.穩定生豬生產政策
完善畜禽養殖設施用地政策。畜禽養殖設施用地包括養殖生產及直接關聯的糞污處置、檢驗檢疫等設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類加工場所用地等。畜禽養殖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要落實占補平衡。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基本農田,涉及少量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使用但必須補劃。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取消15畝上限規定。各類設施農業用地規模由各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生產規模和建設標準合理確定。設施農業用地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經營者向鄉鎮政府備案,鄉鎮政府定期匯總情況后匯交至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涉及補劃基本農田的,須經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動工建設。
對年出欄5000頭及以上的生豬養殖項目,探索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改革試點。建設單位在開工建設前,將簽署的告知承諾書及環境影響報告書等要件報送環評審批部門,環評審批部門在收到告知承諾書及環境影響報告書等要件后,可不經評估、審查直接作出審批決定,并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試點時間至2021年12月31日。
在范圍開展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抵押貸款試點。支持具備生豬活體抵押登記、流轉等條件的地區,積極穩妥開展生豬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將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內的所有適用于生豬生產的機具品目原則上全部納入省級補貼范圍。對生豬養殖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應補盡補。
11.小麥、稻谷收購價政策
為保護廣大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2021年將繼續在糧食主產區實行小麥、稻谷收購價政策。2021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收購價格為每斤1.13元,比2020年提高1分錢。2021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收購價分別為每斤1.22元、1.28元、1.3元,早秈稻、中晚秈稻均比上年提高1分錢,粳稻價格保持與上年不變。將繼續對有關稻谷主產省份給予適當補貼支持。
12.東北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2016年,取消東北三省一區玉米臨儲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統籌將補貼資金兌付到玉米實際種植者。2017年,將東北三省一區大豆目標價格政策調整為生產者補貼政策,統籌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2021年,將繼續在東北三省一區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
13.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
從2014年開始,在新疆實行為期3年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每年的目標價格水平按照“成本+基本收益”的方法調整確定。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目標價格三年一定,2017-2019年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2020年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的通知》,保持政策框架總體穩定,保持支持力度總體不減,保障棉農收益穩定,實現政策常態化、長效化。從2020年起,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同步建立定期評估機制,每三年評估一次,根據評估結果視情況調整目標價格水平。
14.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2021年繼續實施動物防疫補助政策,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等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谔阋摺⒏咧虏⌒郧萘鞲小⑿》雌c獸疫免疫范圍為,布病免疫范圍為一類地區省份,包蟲病免疫范圍為重疫區省份。中央財政強制免疫補助可用于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驅蟲藥物)采購、儲存、注射(投喂)及免疫效果監測評價、人員防護等相關防控工作,以及對實施和購買動物防疫服務等予以補助。中央財政強制免疫補助規模切塊下達各省級財政部門,各省(區、市)應根據疫苗實際招標價格、需求數量、政府購買服務數量及動物防疫工作等需求,結合中央財政安排的補助資金,據實安排省級財政補助資金。為進一步明確畜禽養殖經營者的強制免疫主體責任,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實行強制免疫“先打后補”,逐步實現養殖場(戶)自主采購、財政直補。開展“先打后補”的養殖場(戶)可自行選擇購買批準的強免疫苗,地方財政部門根據獸醫部門提供的養殖場(戶)實際免疫數量和免疫效果,對按照規定進行免疫的養殖場(戶)安排補助經費。自主采購疫苗的養殖者應當做到采購有記錄、免疫可核查、效果可評價,具體條件及管理辦法由各省(區、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對目前暫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繼續實施省級疫苗集中招標采購。各地在完成強制免疫任務的前提下,可統籌用于動物疫病凈化工作。二是動物疫病強制撲殺補助政策。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過程中,對被強制撲殺動物的所有者給予一定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承擔,半年結算一次。目前,納入中央財政補助范圍的強制撲殺疫病種類包括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結核病、包蟲病、馬鼻疽和馬傳貧。補助平均測算標準為禽15元/羽,豬800元/頭(因非洲豬瘟撲殺生豬補助標準為1200元/頭),奶牛6000元/頭,肉牛3000元/頭,羊500元/只,馬12000元/匹,其他畜禽補助測算標準參照執行。各省(區、市)可根據畜禽大小、品種等因素細化補助測算標準。三是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綜合生豬養殖量、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量和專業無害化處理場集中處理量等因素,測算各省(區、市)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包干下達各省級財政部門,主要用于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支出。各省(區、市)細化確定補助標準,按照“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對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等各環節的實施者予以補助。此外,2016年起,中央財政用于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的相關資金已并入中央對地方一般轉移支付,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和無害化處理費用由地方財政予以補貼,補貼標準由地方畜牧獸醫部門會商財政部門確定。
15.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主要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森林等3大類,覆蓋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膠、三大糧食作物制種等品種。地方財政支持開展的特色農產品保險品種超過200個。
2016年,財政部出臺《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管理辦法》,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作出規定:種植業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部地區分別補貼40%和35%;養殖業在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部地區分別補貼50%和40%;公益林在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50%;商品林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30%;對藏區品種(含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膠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40%。
在上述補貼政策基礎上,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水稻、玉米、小麥等三大糧食作物保險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是2016年提高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中央財政對中西部、東部的補貼比例由之前的40%、35%逐步提高到47.5%、42.5%。二是2017年財政部會同原農業部、原保監會,選擇13個糧食主產省的200個產糧大縣,在三大主糧基本保障金額覆蓋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開發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的專屬大災保險產品,保障水平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地租”。2019年,進一步將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實施區域擴大到13個糧食主產省的500個產糧大縣。三是2018年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在內蒙古、遼寧等6個省(自治區)各選擇4個產糧大縣,面向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四是2018年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下發通知,明確對農戶、種子生產合作社和種子企業等開展的符合規定的水稻、玉米、小麥制種,投保農業保險應繳納的保費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目錄。五是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體系,助力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戰略實施,2019年中央財政出臺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政策,在內蒙古、海南、甘肅等10個省(區)開展試點,各試點省(區)申請獎補的保險標的或保險產品不超過兩種。2020年,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試點地區從上年的10個省份擴大至20個,每個試點省份的試點保險標的或保險產品由不超過兩種增加至三種。
2021年,將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試點范圍,健全農業再保險制度,推動更好發揮“保險+期貨”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