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停止開發北大荒?要論文版的500字左右謝謝啊!!!急啊!!
2021-05-18
14850
核心提示:北大荒變北大倉 這里曾是千古荒原,為了尋求中國人自己解決糧食問題的出路,從1947年至今,有數百萬人投入到黑土地的懷抱!這里就
北大荒變北大倉
這里曾是千古荒原,為了尋求中國人自己解決糧食問題的出路,從1947年至今,有數百萬人投入到黑土地的懷抱!這里就是舉世聞名的北大荒。歷經半個多世紀艱苦奮斗、開發建設,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無際,稻麥飄香,城鎮相望的北大倉。
60年來,黑龍江墾區累計生產糧豆3639億斤,向上交商品糧2538億斤,已成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和現代農業的示范基地,被譽為“抓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
盡管遭受嚴重自然災害,但2006年黑龍江墾區糧豆總產仍達226.4億斤,同比增長10.4%;商品糧首次突破200億斤,同比增長10.9%。據了解,目前墾區的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100%,農業標準化的實施加快了墾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7月下旬,記者來到黑龍江墾區紅興隆分局八五二農場第四管理區二作業站,與正在稻田里忙活的副站長艾宏偉攀談起來。他所承包的200畝水稻高產攻關田就是眼前的這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號。他告訴記者,從育苗、播種、擺栽到施肥都是按照年初的設計方案實施的。從立在田邊的設計方案上,記者看到,他們對水稻生長的每一個階段會發生的任何狀況都作了預測和解決方案。這種由八五二農場首先提出的“工程化設計,工廠化管理”的田間作業方式,已經在全墾區推開,實現了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農業生產的產供銷全過程超前設計,確定目標,制定方案,預算成本,設計產出,鎖定利潤。
從2004年開始,黑龍江墾區集中從國外引進了一大批在保護性耕作、節約能源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的大型智能化農業機械,裝備了200個現代農機示范區,實施以大馬力農業機械為載體的精準農業。這些現代農業機械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精量播種、變量施肥于一體,一次完成深松、淺翻、整地、播種、和墑、鎮壓等六項作業,使墾區的農業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末,墾區已擁有農用機械總動力472.3萬千瓦,形成了從田間到場院、從地面到天上的中國的農業機械群。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高于50多個百分點,實現了由初級農業機械化向較高水平農業機械化的過渡。
在有全庭農場之稱的八五四農場崔永龍的地號上,幾輛大馬力收割機正行駛其間,所過之處,是收割的整整齊齊的麥梗。掩飾不住豐收帶來的喜悅,崔永龍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幾臺機器都是他自己購置的,僅那一套美國凱斯2388收割(脫粒)機就二百多萬元,而且,駕駛員可以在帶有空調全封閉的駕駛室里西裝革履地完成所有操作。
高度的農業機械化創造了與比肩的勞動生產率,黑龍江墾區目前農業勞均生產糧食達35.4噸,高于發達勞均生產糧食28噸的水平。勞均創農業增加值3.2萬元,職均收入達到13961元。黑龍江墾區用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產出了占全省三分之一的糧食,其中商品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占省際羿農604輪式拖拉機間可調配糧食的四分之一。
黑龍江墾區104個農場遍布龍江大地,分屬9個農墾分局統轄。如今,這九支“方面軍”因地制宜,你產“米”我養“牛”,以特色求生存,以產業謀發展,北大荒牛業、北大荒米業、北大荒薯業等一批龍頭產業集團應運而生,黑龍江墾區“一局一品”的產業布局就此形成。
花園式的工廠,現代化的廠區,這是記者走進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子公司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時,頭腦中閃現出的詞匯。辦公室主任張樹林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已由純粹的大豆加工發展到了大豆的精深加工。”
黑龍江墾區的工業,是伴隨著農場的建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建場初期,墾區工業大多以“小糧油、小修理、小建材、小釀酒、小乳粉”為主體,場場辦工業,場場皆“五小”,這些小而散的農產品加工業難以承擔起牽動墾區經濟轉型的重任。2000年開始,黑龍江農墾總局將產業整合重新布局作為突破口,樹起了一批設備精良、牽動力強、市場前景看好的企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
九三油脂集團利用大連的原料優勢和內外貿優勢、天津的京津唐市場優勢和廣西的港口優勢,相繼在大連、天津、廣西防城港各建一處年加工150萬噸大豆的控股公司,一舉躋身大型企業500強,名列同行業第三位;投資1.9億元的北大荒牛業10萬頭肉牛屠宰生產線,從2005年4月末動工興建到當年建成投產,僅用了150天,創造了當年投產,當年認證,當年走出國門的同類企業新速度。北大荒薯業,2005年開始籌建,2006年就創下了三個“之最”,當年還實現出口3000噸;北大荒米業對墾區的米業加工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形成合力,現已擁有國際領先的精米生產線58條,年可加工水稻265萬噸,年產精制米170萬噸,已成為國內的專業稻米加工企業。
據了解,黑龍江墾區企業每年用于產品研發的投入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2%以上。2000年以來,墾區共開工建設52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完成總投資61.3億元,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相繼投產,提升了企業的產業層次。如今的北大荒,徹底告別了原字號農產品。目前,黑龍江墾區已擁有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乳珍、凍干粉針等20多項在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
60年前,當十萬轉業官兵踏上北大荒這片亙古荒原的時候,馬架子和地窨子是這些英雄將士們的立身安家之地。60年后,140座具有現代氣息的農墾新城星羅棋布,鑲嵌在北大荒5.76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走過風雨60年的北大荒人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過上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在八五七農場生活了40多年的第七管理區農場職工曹連龍親身見證著這個曾經閉塞的小城鎮發展成今天這樣交通發達、鎮容整潔。“十幾年前,一到下雨天,土路都變成了泥路,外面的人進不來,里面的人出不去。”而現在,展現在記者面前的,是通往連部平整的水泥路面,路兩邊綠意盎然的松柏,和整齊劃一的別墅小區。在八五○農場,當記者徜徉于蓮花池邊,感受盛夏時節綠樹成蔭帶來的愜意,也同時感受著農場職工住進造型迥異的別墅群的興奮心情……看在眼里的這一切,讓記者不能不感嘆60年帶給這里的巨大變化。
黑龍江墾區以建設北方園林生態型城鎮群為目標,對農墾城鎮的規模、布局、功能重新定位,著力建設5個人口在10萬人左右的現代化小型城市;50個人口在1萬人左右省內、高標準的現代化小城鎮;500個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具有墾區特色的服務于現代農業的管理區,形成以分局中心城鎮為核心,以農場重點城鎮為骨干,輻射帶動管理區的城鄉一體化城鎮布局。
在城鎮建設過程中,黑龍江墾區始終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圍繞著環城區域屏障化、主干道路園林化、公共社區花園化、生活園區綠蔭化的目標,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工程,力求建一房綠一地,建一區綠一片,筑一路綠一線。九三農墾城在城區周圍形成了百米寬的生態防護林帶,寶泉嶺農墾城將城區所有街道全部栽上綠化樹。據了解,“十五”期間,黑龍江墾區新建、擴建公園56個。新建了較大的九三農墾城40公頃公園、建三江農墾城10公頃公園、紅興隆農墾城22公頃公園等。利用自然條件,建成了八五九、八五六、海林、嫩江等農場和寶泉嶺尚志公園等一批水上公園。
北大倉變北大荒
因土質肥沃盛產糧食而聞名的“北大倉”,如今正因大量水土流失變得溝壑縱橫。有關專家稱,如果任其流失,再過50年黑土層將基本消失,“北大倉”有可能退化成名副其實的“北大荒”,并對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位于我國東北的“北大倉”是聞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初墾時黑土層深達0.6-1米,人們形容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僅過了50多年,這里的黑土層就幾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層,顏色也慢慢由黑變黃,個別地方甚至已成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周連仁痛心地說:“現在每年流失的黑土表層達0.5-1厘米,而形成1厘米表土需要400年時間。如果任其流失,黑土區將變成第二個黃土高原。”
黑龍江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副處長潘樹森介紹,由于自然和人為兩方面的原因,黑龍江全省1.4億畝耕地中發生水土流失的面積現已高達8000萬畝。目前,已有140萬畝耕地在14萬條侵蝕溝的沖刷下消失了。
在水土流失較重的賓縣平坊鎮,記者見到一條大侵蝕溝蜿蜒“趴”在山上。人站在溝邊,望著下面5米多深積雪未消的溝底,感覺腳下的土隨時可能塌進去。賓縣水務局干部張潤儒說:“這條溝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形成,越沖越大,現已‘長成’長300多米、最寬處20米的大溝了。”
黑土的大量流失,不僅造成土壤地力下降,同時也引發了生態問題。由于泥沙下泄,黑龍江省的許多水庫已由剛建成時的“碗”形變成了現在的“碟”形,嚴重影響了水庫效益的正常發揮,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河床也因此比50年前高了30-50厘米。專家指出,如果耕地表層黑土消失,剩下的就將是黃土狀亞粘土,這種土粘粒含量高,有機質含量極低,農作物幾乎無法生長。
黑龍江省科學院副院長郭春景說:“持續的、大面積的水土流失已經破壞了寶貴的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了‘北大倉’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如果不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很可能會危及我國長遠的糧食。”
目前,黑土的大量流失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黑龍江省水利部門已經采取措施遏止部分縣市水土流失狀況,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力量有限,黑土地邊治理邊流失的問題仍十分突出。專家呼吁,治理水土流失涉及農業、林業、水利等多個部門,如果各部門能夠形成合力,在治理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生態環境上考慮就行了
免責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發布或來自網絡信息采集,部分來自百度知道,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自行鑒別,由此引起的一切責任自負,農機1688網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果信息涉及侵害商標、版權、專利、著作權等權利,請聯系客服刪除,郵箱:service@nongji1688.com
這里曾是千古荒原,為了尋求中國人自己解決糧食問題的出路,從1947年至今,有數百萬人投入到黑土地的懷抱!這里就是舉世聞名的北大荒。歷經半個多世紀艱苦奮斗、開發建設,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無際,稻麥飄香,城鎮相望的北大倉。
60年來,黑龍江墾區累計生產糧豆3639億斤,向上交商品糧2538億斤,已成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和現代農業的示范基地,被譽為“抓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
盡管遭受嚴重自然災害,但2006年黑龍江墾區糧豆總產仍達226.4億斤,同比增長10.4%;商品糧首次突破200億斤,同比增長10.9%。據了解,目前墾區的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100%,農業標準化的實施加快了墾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7月下旬,記者來到黑龍江墾區紅興隆分局八五二農場第四管理區二作業站,與正在稻田里忙活的副站長艾宏偉攀談起來。他所承包的200畝水稻高產攻關田就是眼前的這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號。他告訴記者,從育苗、播種、擺栽到施肥都是按照年初的設計方案實施的。從立在田邊的設計方案上,記者看到,他們對水稻生長的每一個階段會發生的任何狀況都作了預測和解決方案。這種由八五二農場首先提出的“工程化設計,工廠化管理”的田間作業方式,已經在全墾區推開,實現了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農業生產的產供銷全過程超前設計,確定目標,制定方案,預算成本,設計產出,鎖定利潤。
從2004年開始,黑龍江墾區集中從國外引進了一大批在保護性耕作、節約能源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的大型智能化農業機械,裝備了200個現代農機示范區,實施以大馬力農業機械為載體的精準農業。這些現代農業機械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精量播種、變量施肥于一體,一次完成深松、淺翻、整地、播種、和墑、鎮壓等六項作業,使墾區的農業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末,墾區已擁有農用機械總動力472.3萬千瓦,形成了從田間到場院、從地面到天上的中國的農業機械群。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高于50多個百分點,實現了由初級農業機械化向較高水平農業機械化的過渡。
在有全庭農場之稱的八五四農場崔永龍的地號上,幾輛大馬力收割機正行駛其間,所過之處,是收割的整整齊齊的麥梗。掩飾不住豐收帶來的喜悅,崔永龍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幾臺機器都是他自己購置的,僅那一套美國凱斯2388收割(脫粒)機就二百多萬元,而且,駕駛員可以在帶有空調全封閉的駕駛室里西裝革履地完成所有操作。
高度的農業機械化創造了與比肩的勞動生產率,黑龍江墾區目前農業勞均生產糧食達35.4噸,高于發達勞均生產糧食28噸的水平。勞均創農業增加值3.2萬元,職均收入達到13961元。黑龍江墾區用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產出了占全省三分之一的糧食,其中商品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占省際羿農604輪式拖拉機間可調配糧食的四分之一。
黑龍江墾區104個農場遍布龍江大地,分屬9個農墾分局統轄。如今,這九支“方面軍”因地制宜,你產“米”我養“牛”,以特色求生存,以產業謀發展,北大荒牛業、北大荒米業、北大荒薯業等一批龍頭產業集團應運而生,黑龍江墾區“一局一品”的產業布局就此形成。
花園式的工廠,現代化的廠區,這是記者走進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子公司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時,頭腦中閃現出的詞匯。辦公室主任張樹林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已由純粹的大豆加工發展到了大豆的精深加工。”
黑龍江墾區的工業,是伴隨著農場的建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建場初期,墾區工業大多以“小糧油、小修理、小建材、小釀酒、小乳粉”為主體,場場辦工業,場場皆“五小”,這些小而散的農產品加工業難以承擔起牽動墾區經濟轉型的重任。2000年開始,黑龍江農墾總局將產業整合重新布局作為突破口,樹起了一批設備精良、牽動力強、市場前景看好的企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
九三油脂集團利用大連的原料優勢和內外貿優勢、天津的京津唐市場優勢和廣西的港口優勢,相繼在大連、天津、廣西防城港各建一處年加工150萬噸大豆的控股公司,一舉躋身大型企業500強,名列同行業第三位;投資1.9億元的北大荒牛業10萬頭肉牛屠宰生產線,從2005年4月末動工興建到當年建成投產,僅用了150天,創造了當年投產,當年認證,當年走出國門的同類企業新速度。北大荒薯業,2005年開始籌建,2006年就創下了三個“之最”,當年還實現出口3000噸;北大荒米業對墾區的米業加工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形成合力,現已擁有國際領先的精米生產線58條,年可加工水稻265萬噸,年產精制米170萬噸,已成為國內的專業稻米加工企業。
據了解,黑龍江墾區企業每年用于產品研發的投入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2%以上。2000年以來,墾區共開工建設52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完成總投資61.3億元,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相繼投產,提升了企業的產業層次。如今的北大荒,徹底告別了原字號農產品。目前,黑龍江墾區已擁有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乳珍、凍干粉針等20多項在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
60年前,當十萬轉業官兵踏上北大荒這片亙古荒原的時候,馬架子和地窨子是這些英雄將士們的立身安家之地。60年后,140座具有現代氣息的農墾新城星羅棋布,鑲嵌在北大荒5.76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走過風雨60年的北大荒人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過上了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在八五七農場生活了40多年的第七管理區農場職工曹連龍親身見證著這個曾經閉塞的小城鎮發展成今天這樣交通發達、鎮容整潔。“十幾年前,一到下雨天,土路都變成了泥路,外面的人進不來,里面的人出不去。”而現在,展現在記者面前的,是通往連部平整的水泥路面,路兩邊綠意盎然的松柏,和整齊劃一的別墅小區。在八五○農場,當記者徜徉于蓮花池邊,感受盛夏時節綠樹成蔭帶來的愜意,也同時感受著農場職工住進造型迥異的別墅群的興奮心情……看在眼里的這一切,讓記者不能不感嘆60年帶給這里的巨大變化。
黑龍江墾區以建設北方園林生態型城鎮群為目標,對農墾城鎮的規模、布局、功能重新定位,著力建設5個人口在10萬人左右的現代化小型城市;50個人口在1萬人左右省內、高標準的現代化小城鎮;500個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具有墾區特色的服務于現代農業的管理區,形成以分局中心城鎮為核心,以農場重點城鎮為骨干,輻射帶動管理區的城鄉一體化城鎮布局。
在城鎮建設過程中,黑龍江墾區始終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圍繞著環城區域屏障化、主干道路園林化、公共社區花園化、生活園區綠蔭化的目標,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工程,力求建一房綠一地,建一區綠一片,筑一路綠一線。九三農墾城在城區周圍形成了百米寬的生態防護林帶,寶泉嶺農墾城將城區所有街道全部栽上綠化樹。據了解,“十五”期間,黑龍江墾區新建、擴建公園56個。新建了較大的九三農墾城40公頃公園、建三江農墾城10公頃公園、紅興隆農墾城22公頃公園等。利用自然條件,建成了八五九、八五六、海林、嫩江等農場和寶泉嶺尚志公園等一批水上公園。
北大倉變北大荒
因土質肥沃盛產糧食而聞名的“北大倉”,如今正因大量水土流失變得溝壑縱橫。有關專家稱,如果任其流失,再過50年黑土層將基本消失,“北大倉”有可能退化成名副其實的“北大荒”,并對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位于我國東北的“北大倉”是聞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初墾時黑土層深達0.6-1米,人們形容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僅過了50多年,這里的黑土層就幾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層,顏色也慢慢由黑變黃,個別地方甚至已成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周連仁痛心地說:“現在每年流失的黑土表層達0.5-1厘米,而形成1厘米表土需要400年時間。如果任其流失,黑土區將變成第二個黃土高原。”
黑龍江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副處長潘樹森介紹,由于自然和人為兩方面的原因,黑龍江全省1.4億畝耕地中發生水土流失的面積現已高達8000萬畝。目前,已有140萬畝耕地在14萬條侵蝕溝的沖刷下消失了。
在水土流失較重的賓縣平坊鎮,記者見到一條大侵蝕溝蜿蜒“趴”在山上。人站在溝邊,望著下面5米多深積雪未消的溝底,感覺腳下的土隨時可能塌進去。賓縣水務局干部張潤儒說:“這條溝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形成,越沖越大,現已‘長成’長300多米、最寬處20米的大溝了。”
黑土的大量流失,不僅造成土壤地力下降,同時也引發了生態問題。由于泥沙下泄,黑龍江省的許多水庫已由剛建成時的“碗”形變成了現在的“碟”形,嚴重影響了水庫效益的正常發揮,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河床也因此比50年前高了30-50厘米。專家指出,如果耕地表層黑土消失,剩下的就將是黃土狀亞粘土,這種土粘粒含量高,有機質含量極低,農作物幾乎無法生長。
黑龍江省科學院副院長郭春景說:“持續的、大面積的水土流失已經破壞了寶貴的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了‘北大倉’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如果不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很可能會危及我國長遠的糧食。”
目前,黑土的大量流失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黑龍江省水利部門已經采取措施遏止部分縣市水土流失狀況,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力量有限,黑土地邊治理邊流失的問題仍十分突出。專家呼吁,治理水土流失涉及農業、林業、水利等多個部門,如果各部門能夠形成合力,在治理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生態環境上考慮就行了
免責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發布或來自網絡信息采集,部分來自百度知道,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自行鑒別,由此引起的一切責任自負,農機1688網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果信息涉及侵害商標、版權、專利、著作權等權利,請聯系客服刪除,郵箱:service@nongji1688.com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