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補灌技術要點是什么?
(1)小麥補灌技術 由于保護性耕作技術容易造成土壤緊實度不夠,冬季易“跑風”傷根,加上秸稈還田量過大或土質過黏的地產生凍害死苗,因此在土壤墑情不足時,應澆凍水。小麥生育期最關鍵的灌水期是拔節期澆春季水。一般情況下,拔節期澆水時可根據當時苗情狀況適當提前錯后,時間范圍為起身后期(早拔節水)至旗葉露尖(晚拔節水)。苗越壯,群體越大,越要后延。苗偏弱、群體偏小(有時可能由于特殊氣象原因造成)可適當提前。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根系的下扎,培育上下均發達的根系結構,調整群體的合理發展,避免中期郁閉和后期的貪青早衰。第二水的關鍵期在小麥抽穗開花前后,視苗情、天氣狀況,時間范圍為挑旗后至開花結束。一般情況下澆這兩水即可,如遇后期干旱,可再補澆一次灌漿水。
(2)玉米補灌技術 根據玉米階段需水規律,高產玉米一般灌溉4次,即播種水、拔節水、孕穗水和灌漿水。生產上具體灌溉應根據土壤水分狀況合理運用。即:播種時土壤田間持水量一般在70%左右;拔節期應使土壤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從拔節至抽雄受精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一般占總需水量的30%~40%,應保持土壤田間持水量70%~90%;灌漿期應使土壤保持田間持水量75%左右。多年的試驗表明,在缺水情況下,多澆1次灌漿水玉米可增產8.0%,在干旱年份增產更為顯著。抽穗到灌漿期是最需要水的時期,一般玉米從抽穗前10天到抽雄后10天的這段時間對水分最敏感,是玉米需水臨界期,缺水對產量影響很大。
(3)水稻補灌技術 保護性耕作下由于具有一定的節水潛能,水稻灌溉可采取節水灌溉技術。即稻苗(秧苗)本田移栽后,移栽后的5~7天內田面保持5~25毫米薄水層返青活苗,在返青以后的各個生育階段,田面不建立灌溉水層,以耕層土壤含水量作為控制指標,確定灌水時間和灌水定額。具體指標為,移栽后返青至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濕潤秧為-15~-10千帕,旱秧為-20~-15千帕;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至二次枝梗分化期,濕潤秧為-25~-15千帕,旱秧為-40~-20千帕;二次枝梗分化期至出中諾1604拖拉機穗后20天,濕潤秧為-15~-10千帕,旱秧為-25~-15千帕;出穗后45天,濕潤秧為-25~-20千帕,旱秧為-35~-25千帕。楊建昌課題組多年的研究表明,節水灌溉后水稻的產量及品質均有所改善。
免責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發布或來自網絡信息采集,部分來自百度知道,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自行鑒別,由此引起的一切責任自負,農機1688網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果信息涉及侵害商標、版權、專利、著作權等權利,請聯系客服刪除,郵箱:service@nongji16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