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用地啥標準?這個《通知》說明白了!
設施農業用地
設施農業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占補平衡。設施農業用地不再使用的,必須恢復原用途。設施農業用地被非農建設占用的,應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原地類為耕地的,應落實占補平衡。
設施農業是農村發展新動能轉換的重要手段,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之一。近日,自然資源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12月19日,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司長劉明松(左)、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右)解讀《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農視網記者/攝
設施農業用地包括啥?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
農視網記者/攝
《通知》明確,設施農業用地包括農業生產中直接用于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用地。
(1)作物種植設施用地包括作物生產和為生產服務的看護房、農資農機具存放場所等,以及與生產農產品直接關聯的烘干晾曬、分揀包裝、保鮮存儲等設施用地;
(2)畜禽水產養殖設施用地包括養殖生產及直接關聯的糞污處置、檢驗檢疫等設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類加工場所用地等。
設施農業用地注意四大重點!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司長劉明松
農視網記者/攝
《通知》規定,設施農業屬于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占補平衡。
(1)種植設施不破壞耕地耕作層的,可以使用基本農田,不需補劃;
(2)破壞耕地耕作層,但由于位置關系難以避讓基本農田的,允許使用基本農田但必須補劃。
(3)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基本農田,涉及少量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使用但必須補劃。
(4)涉及補劃基本農田的,須經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動工建設。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
△12月19日,《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記者座談會。
農視網記者/攝
在原有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基礎上,《通知》在哪些政策方面作了改進突破?
在原有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方式、使用耕地和用地程序等支持政策基礎上,《通知》在用地劃分、使用基本農田范圍、用地規模、用地取得等方面進一步改進突破。改進后的政策規定,歸納起來,有5個突出的方面:
一是設施農業用地納入農業內部結構調整范圍。設施農業包括作物種植設施(含規模化大田種植配建的設施)和畜禽水產養殖設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不需落實耕地占補平衡。
二是對一些設施使用基本農田作出規定。對于作物種植中一些設施建設破壞耕地耕作層、又難以避讓基本農田的,養殖設施中涉及少量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在補劃同等數量、質量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允許使用基本農田,同時也確保確保基本農田不減少。
三是用地規模實行差別化政策。各地、各類設施農業用地差異較大,層面不再對各類設施農業用地規模作出統一規定,由各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生產規模和建設標準合理確定,合理確定設施用地規模,體現各地差別化政策,調研中一些地方也提出了這方面意愿。需要強調的事,為了鞏固今年剛剛開展的“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保持政策銜接,《通知》明確“看護房”繼續執行“大棚房”整治整改標準,即南方地區控制在“單層、15平方米以內”,北方地區控制在“單層、22.5平方米以內”,其中嚴寒地區控制在“單層、30平方米以內”(占地面積超過2畝的農業大棚,其看護房控制在“單層、40平方米以內”)。
四是允許養殖設施建設多層建筑。隨著技術的進步與規模化經營,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建設多層建筑從事養殖生產的情況,從節約資源、集約經營出發,《通知》明確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但各地在實施中,建多層養殖設施一定要注意符合相關規劃、建設和生物防疫等方面要求。
五是簡化用地取得方式。設施農業用地不需要審批,設施農業經營者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就用地事宜協商一致后即可動工建設,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經營者向鄉鎮政府備案,鄉鎮政府定期匯總情況后匯交至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當然,涉及使用并補劃基本農田的,須事先經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動工建設,始終堅持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