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上網“買買買”,引起了世界銀行的注意!
雙11剛過,雙12馬上又要到來。不少人收快遞收到手軟,不過這樣的景象,已經不局限于城市,在廣大的中國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也開始網購。還有不少農民開起了網店,當上了店主把家里的特產賣到了大城市。
這種現象也引起了銀行的注意。11月23日,銀行聯合阿里巴巴集團、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在北京發布報告《電子商務發展:來自中國的經驗》,重點就關注了中國農村電商的發展。透過報告,我們來看看銀行關注的問題有哪些。
中國農村電商市場有多大?
據估計,中國電商交易現值超過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的總和。從2004年至2018年,中國電商年交易額從人民幣9300億元增長到31.63萬億元。
但是,盡管電商發展規模顯著增長,在各省份和城鄉之間電商發展的分布則是不均衡的。2017年,上海和北京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有49%和44%通過網上購物實現,但是這一比例在7個內陸省份還不足2%。
農村線上購物雖然不如城市發達,但擴張速度更快。從2014年到2017年,中國農村地區的線上零售額從1800億元大幅增長至124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91%,而整體增長率為35%。可以預見,電商將繼續向農村滲透,其持續增長和擴張潛力依然強勁。電商不是高收入和城市地區的特有現象,只要條件合適,在發展中的農村地區也能蓬勃發展。
農村電商帶來了啥好處?
通過線上市場,農村居民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樣享受方便快捷、品種多樣、價格低廉的產品。對于偏遠地區居民來說,相比傳統的實體門店,電商帶來的搜尋成本降低和產品品種增加的影響尤為顯著。據統計,通過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中,有62%是在農村買不到的。
電商還有助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培育創業精神,如個體網店店主;創造與電商直接相關的就業機會,如網店店員或者直接為網店服務的工作,包括網站設計、網店模特、網店攝影師等;創造和電商上下游間接相關的就業機會,如物流服務、網店原材料和中間產品供應商等。
一方面促進農村返鄉人員創業,另一方面在村級搭建“孵化器”創造新的農村就業機會。農村電商的發展,還為半熟練工人、殘疾人、女性等就業弱勢人群創造了就業機會。
中國農村電商為啥發展這么快?
中國農村電商的成功實踐表明,電商發展需要三個重要條件:
是技能的提升和創業精神,中國在基礎教育和技能培訓方面的大力投入,以及中國農民工的創業精神是中國農村電商取得如此成就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近年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巨大進步,公路、港口等物流基礎設施水平的極大改進成為中國電商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
第三是有利的營商環境,中國的營商環境進步明顯,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當地產品結構和其他稟賦也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條件,特別是在起步階段。對約2000個縣的數據分析表明,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第二產業規模較小、居民儲蓄較多、金融業較發達并且有淘寶村的縣,電子商務更為發達。在當地經濟特點不變的情況下,電商發展程度與初始人均GDP依然呈正相關關系。中國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理論文獻的研究成果。地區的初始稟賦越好、人均GDP越高,電商發展得越好。
此外,政府的定向施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國政府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每年選擇一定數量的新示范縣(其中很多為貧困縣),促進電商在農村扶貧中的作用。各省以物流、互聯網普及率和特色產業為標準,確定參與項目的縣。截至2018年,該項目已支持示范縣1016個,包括貧困縣73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