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購置補貼讓農業機械化跑出“加速度”
自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出臺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億元,直接惠及農戶3300多萬戶。目前,已有300多個縣(市、區)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專業戶超過500萬戶,農機合作社等作業服務組織約有20萬個,每年作業服務面積累計超過40億畝。
數字背后,是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推動作用。多年來,補貼政策如何實現信息公開?補貼資金的使用管理方式又有哪些創新?近日,記者調研了福建、山東等省份,了解農機購置補貼的實施效果。
答疑解惑——了解農機購置補貼
我國農業機械化能夠持續跑出“加速度”,得益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注入了長久而穩定的動能。補什么?補多少?怎么補?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隨著農機購置補貼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創新也越來越清晰。
補什么——從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重點機具全部納入補貼范圍;到加快構建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機購置補貼制度;再到賦予各省積極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的自主權……
2019年春耕,在湖北省襄陽市何崗村的小麥萬畝示范基地,村民康旭正在用無人機播撒肥藥一體化噴霧劑。“水肥藥一體化噴灑,不僅能夠提高勞動效率,還能大大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忙碌的他微帶笑意。
財政活水還源源不斷流向“綠色農業”。2019年,中央財政共安排180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綠色春耕“應補盡補”。能列進這份綠色名單里的,包括保護性耕作、殘膜回收、秸稈處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機械裝備,以及丘陵山區、特色產業的急需農機新產品。
補多少——“縮范圍、控定額、促敞開”,按照不超過或省域范圍內同類農機產品市場均價的30%測算補貼額度,限度減少補貼對市場價格的影響,既促進發展又兼顧公平……
自2012年成立以來,山東省郯城恒豐農機合作社累計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接近200萬元。“近兩年我們一共購買了9臺農機具,花費了近19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幫我們節省了40余萬元,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合作社理事長高永對記者說。
截至今年,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補貼資金總規模達到157億元,受惠區域覆蓋到所有農業生產縣(市、區),補貼機具范圍擴展到14大類33個小類67個機具品目,涵蓋了農林牧漁加等農村各業生產所需機械設備,累計補貼農機具230多萬臺套,拉動農民和社會投入330億元,直接受益農民160多萬戶。
怎么補——自主投檔、敞開補貼。補貼范圍內且獲得推廣鑒定(認證)證書的產品,農機企業均可以憑證書自主投檔并參與補貼。明確對補貼范圍內機具實行敞開補貼,取消了申請補貼指標等門檻,穩定了農民購機預期。
去年,安徽省啟用農機購置補貼產品自動投檔平臺,基本實現農機生產企業網上投檔,推廣鑒定、檢驗報告等投檔材料實現電子化,有效減輕農機生產企業投檔負擔。1403多家農機企業在安徽省通過投檔平臺投檔11316個產品,均已按照程序導入輔助管理系統進行補貼。
信息跑路——政策便民讓群眾“少跑腿”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信息公開,是社會各界特別是農民群眾、農機企業了解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依托農機化信息網站,山東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綜合信息公開平臺,全省16個市130個縣(市、區)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全部統一規范建設。登錄網站,不僅可以清晰地瀏覽到當前的政策消息和行政通知,還能進行咨詢和投訴,企業和農民的需求“鼠標一點”都能滿足。
2018年,青島市店子鎮農民崔春堂有購置農機的打算。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不用到市里的農機部門現場排隊報名了,只需要在自家的炕頭上點一點“青島農機補貼”手機APP,就能實現網上報名申請。從2017年開始,青島市把全程使用手機APP辦理農機補貼作為推動重心下移、改進服務方式的重要措施。截至7月底,該市共受理農機補貼申請3996份,其中APP申請比例達到了99.85%。
“每年補貼機具投檔工作牽扯產銷企業很多精力,啟用‘農機購置補貼產品自主投檔系統’后,企業實現了網上操作、自動審核,有效避免了往返奔波。”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王冬榮介紹。該系統流程分為“三步走”:一是企業網上自主投檔,對投檔行為和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二是專家形式審核,對企業申報材料的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核實;三是信息公開和全程監督。
2018年,還實現了農機鑒定管理服務信息化平臺與補貼機具投檔系統的互聯互通,補貼機具投檔參數及相關信息可自動推送至投檔平臺。35個省份實現了無紙化投檔,不再要求企業郵寄或人工報送成套紙質材料,有效減少了人為操作失誤。
層層把關——有效防范購置補貼各類風險
由于補貼農機具涉及農林牧副漁各行業及各生產環節,機具品目型號量大面廣,補貼機具標識形式不規范、內容五花八門,存在不法分子篡改標識的隱患,給農機部門的監管造成困難。
2014年,江西對進入本省的補貼機具推行“一機一碼”,推行后,只有生產企業提供的機具出廠編號、機具銘牌的出廠編號、機身上出廠編號三者統一才能通過核驗。補貼機具使用投檔軟件網絡投檔后,湖南省嚴把機具歸檔關口,歸檔時除了執行既定的歸檔辦法,還設置了“三道關卡”,使劣質低值產品無法渾水摸魚。
“基層現場演示關決定‘補不補’‘補多少’。去年全省共有394個農機產品開展現場演示評價,其中53個產品未過關。”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管理處譚華坤解釋道。通過“演示關”的農機產品,還需要再通過“產業辦初審關”和“專家評審關”,才算順利通關。2018年,湖南省全年進行了4次歸檔,有效防范購置補貼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長期以來,農機購置補貼領域出現了虛購報補、重復報補、以小抵大等違規手段騙套補貼的行為,補貼資金的監管也成為各地農機部門精準防控的重點領域。近年來,補貼資金由省級財政與企業結算轉變為縣級財政直接兌付農戶,徹底了資金結算環節可能的權力尋租風險。補貼申領從經銷商轉為農民直接到農機部門辦理,將經銷商從補貼申領操作環節分離,大幅減少了虛購套補的風險。
2019年4月,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監管強化紀律約束的通知》,部署各地落實政策實施風險防控責任,強化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從嚴整治突出違規問題。《通知》將切實提升補貼政策實施規范性,有效保障補貼資金。
探索創新——助推補貼政策更好落實
各省在創新補貼產品、提升政策的利民便民水平、完善資金管理使用方式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福建省率先實施“限時辦結制”,2018年開始落實“縣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每月前7個工作日內向縣級財政部門集中提交經審核的上個月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結算函;縣級財政部門在收到補貼資金結算函10個工作日內完成資金撥付工作”的規定。“2019年,我們自加壓力,要求縣級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形式審核,切實加快辦理補貼進度。”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管理處徐慶鋒介紹道。通過調研檢查,全省76個農業縣較好落實“限時辦結制”,加快了農機產品的列補進度。
安徽省繼續推進和完善農機購置補貼“一站式”服務,讓農戶跑一趟就能完成補貼申請、機具核驗、人機合影等手續。部分地區加大服務力度,將“一站式”服務延伸到鄉鎮,設立補貼申請流動便民服務窗口,進一步方便農戶在家門口辦理補貼。
2018年,江蘇省次實現了補貼資金余缺市級調劑,南京、連云港、鎮江和宿遷共調劑市轄區購機補貼資金280萬元。據悉,除西藏自治區外,其他31個省(區、市)實現了補貼資金實施進度實時公開。資金余缺動態調劑,有效防止了大量結轉的產生,限度提升了資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