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青:秸稈青貯引發農業變革
金秋時節,在山東省高青縣廣袤的田野上,一臺臺青貯收割機成為了農業生產的主角,農田里不見農戶忙碌的身影,大街上也沒有了占地曬糧的亂象,人們不禁奇怪玉米收完了糧食去哪了?剩下的秸稈去哪了?
“我們這的玉米不打糧食只做青貯,玉米連同秸稈全部粉碎送到牧場做成飼料了。”木李鎮石家村村民楊建的話給出了答案。楊建口中的“牧場”指的是高青縣木李鎮得益乳業三產融合項目,通過建設“種養加”結合生態循環奶業基地,項目帶動周邊農業種植模式轉型,讓玉米青貯成為了當地的“新時尚”。擺脫了農忙的束縛,楊建成為了得益乳業的一名運輸工,秋收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每天要開著卡車運進青貯飼料十幾車。“家里的玉米賣給牧場做青貯,省下農忙的功夫我來牧場工作,既保證了收成,又賺到了外快,干一份工作,拿兩份收入。”
這邊得益乳業玉米青貯干勁正足,另一邊的新天地黑牛集團更是熱火朝天,“秸稈青貯是我們重要的飼料來源,玉米整株粉碎限度地保留了其中的營養成分,經過加工和發酵,秸稈中的營養成分進一步釋放,是黑牛養殖的優質飼料。”新天地黑牛集團負責人說。為了讓黑牛養分攝入更加充足,新天地黑牛集團將粉碎的玉米與大豆、小麥等進行科學配比,經過充分發酵,提高飼料質量,讓飼料中的營養能夠更容易被吸收,成為了新天地黑牛集團“五星級肉質”的保障。
一頭奶牛,一頭黑牛,“兩頭牛”拉動了高青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看到高青縣玉米青貯產業如此火熱,有人不禁要問:玉米不打糧食做青貯能賺錢嗎?對于這個問題,木李鎮河澤村村民張福銀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拿一畝地產量1000斤來算,玉米的價格大約是8毛錢一斤,一畝地的收入就是800元,去掉人工費、機械費、成本費,純收入也就400元左右。現在用來做青貯,公司以每畝地750元的價格免費幫我們收割玉米,減少了種植成本,純收入能達到500多元。”張福銀是村里的種糧大戶,家中100多畝玉米每年都做青貯,既省了功夫又提高了收入。“今年受到臺風影響,玉米產量下降,青貯的價格一路上漲,我這100多畝玉米都成了搶手貨,買家都搶著要,收入比往年還能再漲三成。”
“玉米青貯的好處可不只是讓農民增收,生態環境同樣受益不少。田里沒有了秸稈斷絕了燒荒這一秋季的大氣污染源,環境質量有了質的提升。現在我們這里每天都天朗氣清,禁燒工作也輕松了不少。”木李鎮河晏村村主任周立軍說。
興業、富農、環保,玉米青貯讓原先只能焚燒、爛在地里的農業垃圾搖身變為農民增收的“搖錢樹”,在產業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玉米青貯的大潮當中,一場由小小秸稈引發的農業種植模式變革正在悄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