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漂亮姑娘成了拖拉機手,他們如何啃下對河口水庫建設的硬骨頭
3】造炸藥制工具,技術創新搞定一個個難題
王若山,德清縣解放后第四任縣委書記,連任三屆,任期從1954年至1965年,是德清縣任期最長的縣委書記。對河口水庫工程,作為德清縣解放后的工程,王書記擔任工程總指揮。他在現場,推車、打夯,和民眾一起,勞心勞力搞建設。
在他的帶領下,1959年4月,施工進入高潮。但在這時,面臨一個難題,取土工具供不應求,單靠外地采購既不能滿足,又要多花錢。
有問題不怕,下決心解決。指揮部果斷增設技術革新辦公室。先后辦起了竹器廠、木炭廠、木工廠、鐵器廠、修配廠、磚瓦廠、石灰窯及柴油發電機廠,決心依靠自身力量,開展技術革新、技術革命,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進度。
人們最難以忘懷的,正值輸水隧洞相距約50米打通的緊急時刻,爆破炸藥卻斷了源。工程隨時面臨被迫停工的局面。
時不我待,在這個節骨眼上,工地黨委果斷決定,自己造炸藥。隨后安排吳應純等人員,奔赴新安江水電站工程處化工廠學習、取經。
一星期后學習回來,16名民工開始建造廠房,同時到浙江省化工廳采購化學原料。眾人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很快建起了一座簡陋的茅草竹棚化工廠,10名男工前往三橋、上柏、武康等地,挖掘制造炸藥黑土輔料,6名女工在廠里制作雷管紙炮筒,而吳應純一個人在門外草坪上開展雷管實驗。
真是應了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次制作的30支引爆雷管及生產的五十斤土炸藥,經實地試用完全合格,一舉成功。
地委《水利報》就此事,刊登了頭版評論文章,標題為“艱苦奮斗創奇跡,自力更生解難題,人定勝天”,贊揚對河口水庫有辦法,沒有設備沒技術,土法上馬制炸藥,幾天工夫獲成功。
此后,工地黨委更是信心百倍,準備大量生產炸藥,爭取做到自給自足外,還能支援兄弟單位。
有了制造炸藥的成功經驗,隨后一項項技術革新成果應運而生。
大家充分利用本地竹木資源,通過改制、仿制、創造等手段,制成了獨輪車、牛拉車、毛竹滑道、灑水車、壓土機等,系列施工工具120余種。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程質量和勞動生產力,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
4】歷經6年水庫建成,承擔全縣人民防洪用水重任
在建設對河口水庫過程中,還有一群人不得不提。他們給予了莫大的支持,為此踏上離鄉背井之路。1958年7月起,淹沒區的九都人和一部分筏頭人,都進行了移民搬遷。
整個移民搬遷到1961年基本完成。當時,共搬遷560戶,2207人。
搬遷的人們,站在舊址紛紛留念拍照。雖依依不舍,但想到是為了整個縣人民的,也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終于,經過6年建設,對河口水庫在1964年7月竣工蓄水,成為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供水、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庫。
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48.7km2,總庫容1.469億m3。一直以來,發揮著重要的汛期調洪作用。
水庫直接保護壩址下游,東苕溪導流港以西4.4萬畝農田、50萬人口和德清縣城、德清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科技新城、杭宣鐵路、杭寧高速鐵路、104國道、304省道、杭寧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和設施。
尤為重要的是,水庫還承擔了保障全縣人民生活用水的重任。目前,對河口水庫是德清縣城鄉一體化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水庫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水以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