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兩個月 種糧大戶退租信號
◇“一年兩季,理論上一畝地凈收入110元,實際上遇到天氣影響,再加上管理不善,就要賠錢。辛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兩個月。”部分糧食主產區新型經營主體退租現象增多。
◇新型經營主體大量退租,一些土地再回到多年不種地的農民手里,缺少種地經驗和農業技術,有可能造成糧食產量下滑。
6月13日,農民在山東省高青縣常家鎮麥田里作業 張維堂攝
山東省高密市種糧大戶王翠芬的麥子今年喜迎豐收,平均畝產約1100斤,但她卻高興不起來。“人工費用、農業投入都高了不少,去年人工約90元一天,今年漲到了130元。”這位當地聞名的種糧大戶,從1997年開始流轉土地種糧,最多時種了5000多畝麥子,今年種了約3000畝。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山東、河南、黑龍江等糧食主產區調研發現,因糧價下跌、自然災害、流轉價格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部分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面臨虧損,種糧積極性受挫,退租、減少租地規?,F象在多地上演。
針對部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退租的現象,基層干部和專家擔心,這會對土地流轉、農業規模經營形成沖擊,并有可能引發土地流轉糾紛等等。他們建議,對“退租”現象要高度重視,不斷深化糧食價格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規模經營風險防控機制,提高種糧積極性,防止退租現象增多。
新型經營主體退租頻現
王翠芬告訴記者,這些年不少人都不干了,收完這3000畝她也不想種了。記者在山東、河南、黑龍江等糧食主產區采訪發現,部分新型經營主體面臨經營困難,退租、減少土地規模并非個別現象。沃野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河南省社旗縣規模的農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從2013年起流轉承包土地,一直按照每畝地850元的價格流轉,經營規模時超過3000畝,今年只種了2200畝小麥。
“都是一個村的父老鄉親,我也想讓大家多賺點,但現在實在顧不過來了。”沃野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唐道麗說,正常年景小麥畝產能超過1400斤,但前兩年災害多,不賺錢還賠錢,去年不得已退掉將近400畝排水條件不好的土地。
豫北一家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2014年承包了2500多畝地,當時承包價格是一畝地826元,涉及到300多戶村民。但是連著幾年收入不好,特別是2018年受災畝產減產了近50%,合作社實在承受不住虧損,退租了800多畝地。兩年前,當地一家曾承包了1.7萬畝地的大型工貿公司也退出了糧食種植。
在產糧大省黑龍江,也出現一些新型經營主體退租、減少耕地流轉規模的現象。黑龍江省嫩江縣寶全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流轉了3萬畝旱田,比去年減少了3000多畝。“退掉的部分,農民自己種了一部分,一部分又流轉給了別人。”合作社理事長常保全說。黑龍江省樺川縣蘇蘇村種糧大戶史忠偉今年種了170多畝水田,去年種了300多畝,“130多畝都退給村民了,不敢種那么多了。”
退租沖擊規模經營
記者調研發現,退租頻現,一方面因為糧價下跌,種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災害加劇種糧風險,部分新型經營主體虧損嚴重。基層干部和專家擔心,新型經營主體退租現象增多,可能對農業規模經營進程帶來沖擊,甚至影響糧食生產。
糧價下跌,土地流轉價格不斷上漲,讓部分新型經營主體“望地卻步”。唐道麗說,種糧成本上漲太厲害了,化肥一噸漲300~400元、農藥漲了30%、人工費翻著倍漲,如果地租不降實在是干不下去了。唐道麗預計,租地價格如果能降到500元左右,種糧大戶還能接受,如果還是維持800元以上,基本上收入難以覆蓋成本。史忠偉說,今年水稻價格可能還會降低,人工成本卻不斷上漲,只能退了一部分。
王翠芬說,2000年左右人工一天10元,現在是130元;土地租賃費從每畝104元漲到1000元,但小麥價格只翻了一倍。常保全說,退租主要因為去年冬天以來,氣候比較干旱,加劇了種植風險,另一方面土地流轉價格超過了心理價位。“這幾年糧價下降,根本不掙錢,每年都或多或少遇到自然災害,稍微嚴重一點就虧損。”最近嫩江縣遭遇強降雨,常保全經營的不少耕地被淹,“今年指定賠了”。
山東省高密市大牟家鎮姜家莊子村村民劉慶強算了一筆賬:小麥畝均投入共1140元,畝產1000斤,價格1.17元/斤,利潤每畝30元;玉米畝均投入共1000元,畝產1200斤,價格0.9元/斤,利潤每畝80元。“一年兩季,理論上一畝地凈收入110元,但實際上遇到天氣影響,再加上管理不善,就要賠錢。”劉慶強說,辛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兩個月。
山東、河南、黑龍江多地基層農業干部擔心,新型經營主體退租現象加劇將對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帶來沖擊;一些土地再回到多年不種地的農民手里,他們缺少種地經驗和技術,恐怕會造成糧食減產。
“退租”現象還有可能帶來土地流轉糾紛。記者在基層調研發現,種糧大戶、合作社和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有的是一年一簽,有的一簽多年,部分經營主體虧本退租,有的還在簽約期限內。退租與不接受退租的矛盾有可能帶來土地流轉糾紛。
采訪中,有農戶表示,當初是種糧大戶要流轉土地,大戶賺了錢不吭聲、虧了就要退租,合同哪能想改就改?
多措并舉防控退租風險
針對部分糧食主產區出現的退租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建立健全規模種植風險承受評估體系,引導鼓勵適度規模經營,限制超大面積的規模經營,降低規模過大的經營和金融風險。
山東省委農工辦原副主任劉同理建議,繼續推動糧食收購價格和臨時收儲政策改革,發展目標價格保險等市場配套政策,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調動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推動儲備調節從單純干預價格向供求關系的調節轉變。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分析師申洪源建議,針對新型經營主體的補貼政策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這樣更有利于鼓勵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種糧隊伍中,提高種糧積極性。
申洪源認為,種糧大戶效益低的原因之一是糧食結構問題,國內市場優質小麥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但種糧大戶基本以普通麥種植為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收益。建議鼓勵引導種糧大戶率先調整種植結構,以高質量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加種糧收益。
完善農業保險政策,特別是極端災害性氣象條件下保險理賠制度,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黑龍江省嫩江縣寶全種植專業合作社去年參加了“保險期貨”創新試點,規避了自然災害和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合作社理事長常保全說,試點面積小,不少農民想加入,申請不了。希望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提升農民防范市場風險能力,這有利于形成穩定的種糧收益,提高新型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