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氣污染“禁用收割機”是權力濫用
針對“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一空氣質量監測站附近農田禁止使用收割機”事件,6月7日下午,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和河南省許昌市官方人士處獲悉,7日,河南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堅決反對環保形式主義,嚴防“一刀切”現象,堅決制止各種官像主義、形式主義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利益。(6月7日澎湃新聞)
筆者因家里種著小麥,有著切身的感受,每到麥收的時候心都提到嗓子眼,一則怕老天不給力,突然降雨或者刮大風;二則怕聯系不上收割機。要知道,麥收季就是“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此季就在于一個“搶”字,否則一陣雨一場風更或者一把火,都會讓小麥減產乃至絕收,不僅影響到家庭收入,若僅靠種地為生,無疑是家庭大災難。
搶收麥卻遇到“禁用收割機”,顯然是往農民身上“捅刀”,而為了環保數據好看,而下達“禁用收割機”的做法,即便是為了打贏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也是一種應付主義、形式主義,更是一種權力任性與權力濫用。正如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有關人士表示,這樣的做法過于簡單,“讓人不可思議,不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當回事”。
不難想象,隨著媒體的介入,“禁用收割機”的做法會得到及時糾偏,但其背后的成因及問題卻不能小區。一則,此事若不是被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民生大參考》欄目報道,究竟會有何結局?恐怕事件的解決會一等再等。而且據報道顯示,采訪中城管局的同志說:“不能為了少數幾個人的利益而影響大家的環境”。而其顯然沒認識到問題嚴重性。
二則,麥收季農民該如何維權?尋求媒體自然是可以加速問題的曝光與解決,但是這樣的維權方式,筆者以為不應該成為常態。比如,當地農民可以借助村委會或者鄉鎮政府,乃至縣市政府表達訴求。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有責任與能力幫助農民協調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從媒體角度來看,其職責畢竟有限,而政府職能部門歸口辦理才是核心。
三則,“土政策”緣何有市場?去年生態環境部就專門研究制定了《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同時也正如媒體對此評論,環境治理保護工作是一項久久為功的事業,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確實如此,打贏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不能以侵害老百姓的合法權益為代價。而上述“禁用收割機”的措施,核心就在于權力任性與拍腦袋決策。
故此,“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一空氣質量監測站附近農田禁止使用收割機”于情于理于法均說不過去。筆者以為,不僅要及時糾偏,更須啟動追責問責機制,以杜絕此類事件再發。同樣,從情理角度來看,收麥就是幾天的事,解農時之急當是各政府部門應有職責,又豈能處處設置障礙?更何況,收割機有多大污染,當地相關部門不妨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