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合作社這么久,你關注自己的成員賬戶了嗎?
參加合作社這么久,你是否關心過自己的合作社“成員賬戶”?這個賬戶作用很大,比如扶持資金,合作社應按“人頭”分配;產品的利潤,合作社會計要建立明細,“二次返還”給農民。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日前走訪了甘肅省隴南市徽縣龍興科技農民專業社,這是今年3月剛獲批的“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特意看了看他們的財務管理培訓,發現通過財務管理規范化,困擾合作社的諸如利潤二次返還、財務制度透明、會計科目記賬不規范等老問題,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解決。
徽縣龍興科技農民合作社基地示意圖。新京報記者張羽攝影
扶持資金合作社應按“人頭”分配
玉山村是個深度貧困村,距離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縣城約9公里,全村223戶,共計約823口人。扎根于此地的徽縣龍興科技農民專業社,歷經近7年發展,從最早僅有7戶注冊成員,到如今注冊成員達101戶,其中還包含了不少周邊村的村民成員,通過挖掘當地的土特產品并電商化銷售幫助當地脫貧,惠及范圍越來越大。
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農村合作社,這些年“老樹開新芽”,為農村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行道路,其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規范對新時代下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記者到訪時,龍興科技農民專業社恰好正在進行一次合作社財務管理規范專題培訓。
財務是否規范,每筆錢的收入與支出是不是能讓村民了然于胸、心服口服,正在成為一家合作社是否能穩健發展的關鍵。龍興科技農民專業社發起人兼理事長郭彩虹告訴記者,“合作社畢竟是從事經濟活動的組織,包含了成員與合作社的交易、合作社對外的交易等等,想要長久發展,步就是財務管理制度要規范。”
不過,這次村里搞財務培訓,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此次示范社的入選,除了意味著將予以更多的資金支持,也意味著更嚴謹的制度安排。根據“資金按人頭分配”的原則,合作社成員將平分政府的扶持資金,在成員賬戶中記為“補助資金”。
“若不規范成員賬戶的科目設置,這一資金無法確保落實到每個成員的身上,”作為本次財務制度規范的指導專家,甘肅省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理事張興堂解釋說,“同時這種科目設置要求,還確保了資金不發生流失,如果合作社無法繼續經營,這部分資金將會轉到當地糧委會等部門。”
規范成員賬戶總利潤六成“二次返還”給農民
培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補缺”。雖然徽縣龍興科技農民專業社成立之初便設立了成員賬戶,但在利潤分配于成員的二次返還環節依然有所欠缺。
在龍興科技農民專業社電商經營點,記者看到貨架上擺放著土蜂蜜、黑木耳、銀杏、山野菜等多個當地農產品,房間一角則是已經打包好準備快遞出的包裹。自2014年注冊網店域名及“木皮嶺”農特產品商標以來,合作社交易量連年增長。2018年,合作社綜合性分紅達到38萬元。分紅是給誰分紅?當然是要給成員分紅。合作社不同于企業。企業的利潤是企業盈余,而合作社的本質是服務于農民的組織,所得利潤應由成員分享。“相比之下,合作社本質上是給農民產品找出路,同時引導培養新型農民,”郭彩虹表示。
走進合作社財務辦公室,一位會計正在張興堂的指導下編制合作社成員賬戶明細。從成員交易量、銷售價格到補助資金分配等21項會計科目,會計師一一錄入,最終生成合作社下101戶成員的個人賬戶明細。
張興堂此前所指導的靖遠金橋蔬菜專業社,是甘肅省內最早一批注冊的農村合作社。從2008年正式運營以來,依照財務規范標準進行記賬,并成功在2013年被選為財務規范試點。張興堂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成員賬戶規范上,合作社執行不到位是一個普遍現象。
“合作社應為每個成員設立成員賬戶”,“這是合作社與其他會計主體記賬方式的不同點”,張興堂說,但此前由于成員賬戶下會計科目繁多,很多合作社的會計傾向于采用普通的公司記賬方式,但這就埋下了不穩定與不公平的因素,因為按照農村企業的標準進行記賬,在合作社中,股金占比越大,享受的銷售利潤分紅就更高,而這種方式,則忽視了對合作社各個成員產品交易量的統計科目。
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成員賬戶下的記載內容包含成員出資額、量化為該成員的公積金份額,以及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交易額等科目。同時根據第四十四條規定,合作社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后的盈余將作為成員賬戶中的可分配盈余,根據成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比例進行返還。
以龍興科技農民專業社為例,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收購木耳、蜂蜜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后,以統一品牌進行銷售。除了村民次向合作社銷售產品獲得的收入,經過后續銷售增值環節,合作社還將根據交易量把總利潤再次分配并返還給村民,“以往我們雖然設立了成員賬戶,但在分配方式、利潤二次返還上沒有得到體現”。
“根據規定,合作社應對總利潤的60%進行保留,為成員提取公積金,剩余40%用于給成員進行二次返還,在成員賬戶的未剩余分配科目中進行記錄”。張興堂表示,此種做法的意義在于,保證合作社成員的利益,讓的財政支持、合作社的收益落實到每個成員頭上。
發揮監事會作用完善“三會”制度
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構成了合作社的“權力體系”,而三者的配合與監督順暢與否,決定了合作社是否能有序運行。在位于玉山村山腰上的龍興科技專業社辦公室,記者看到合作社的成員大會章程、理事會名單以及監事會章程掛在辦公室的四面墻上,郭彩虹表示此為制度公開、章程公開的規范要求。
“除了財務賬戶規范,制度上墻、章程上墻外,三會制度的運行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張興堂表示。
作為對合作社理事會、社員代表大會實行監督功能的機構,監事會的存在確保了合作社的正常運營。郭彩虹對記者表示,雖然龍興科技專業社自成立以來便設立監事會,但此前僅僅在內部監督年度報告、年度分紅情況等方面發揮作用,在理事會的決策層面發揮作用較少。
正如權力的執行需要獨立第三方的監督,監事會在決策層面的介入顯得格外重要。“比如合作社的班子成立后,需要理事會先討論項目方向、內容,整個過程監事會需要全程參加,并在會后對理事會討論結果進行評估,之后再召集成員大會。”張興堂談及監事會主要工作時表示。
通過建立合作社成員大會、理事會以及監事會的“三會”制度形式,發揮三部門的協作制度,對于合作社項目的確定和推進具有重大意義。而綜合整個合作社管理規范條例來看,財務規范以及三會制度的實行,主要目的則是“通過加強財務環節的把關,不讓資金低效運行甚至流失,真正用于合作社發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