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薛興利:河北省鹽山縣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機化發展綜述
編者按:為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示農業機械化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貢獻、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弘揚農機化行業人士不懈奮斗、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開展了“紀念農業機械化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動。活動得到了廣泛響應,各界人士積極投稿,參與活動。經組委會初步審核,決定遴選部分文章加以刊發,以饗同仁。
通過四十年改革開放,河北省鹽山縣農村經濟迅猛發展,農機化事業蒸蒸日上。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基本實現,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節約了勞動力,促進了現代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我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經歷了從過渡期、發展期到快速發展期三個階段;經歷了從手工人力或畜力農業生產到機械化生產的過程;經歷了從部分生產環節機械化到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過程;農業機械的發展經歷了從開始品牌較少的小型拖拉機到品牌較多的大馬力拖拉機和大型收獲機械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從品種單一的動力機械、耕作機械、運輸機械到農業生產全過程品種齊全的各式農業機械的發展過程;農業機械的購置經歷了從無到有購機補貼的過程;農機監督管理經歷了從收費監理到免費監理的過程。
前十年為農業機械化的過渡期。當時受體制、政策和農民經濟條件所限,農業機械化發展緩慢,農機保有量低,機械化程度極低。主要有少量小型拖拉機,進行運輸、耕地、軋場作業。后來,開始出現俗稱“三馬”的三輪農用運輸車,進行農用物資等農業生產資料、作物秸稈和農產品的運輸作業。
中間二十年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期。小型拖拉機、三輪農用運輸車等小型農業機械保有量大增,遍布千家萬戶。農業生產的主要環節如耕地、播種、收割、運輸等實現了機械化。小麥割曬機從無到有,并且保有量大增,實現了小麥收割機械化;開始使用旋耕機、旋播機、秸稈還田機進行旋耕、旋播、秸稈粉碎還田作業。后來,開始使用小麥聯合收割機進行聯合收割作業;再后來,又開始使用玉米聯合收獲機進行玉米聯合收獲作業。
后十年為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期。隨著農機補貼政策的落實,農機總動力和保有量大增,大型四驅拖拉機和大型小麥、玉米聯合收獲機保有量大增;開始使用大型自走式青飼料收獲機、糧食烘干機、糧食清選機、機動植保機械、噴灌機械等;開始使用秸稈撿拾壓捆機進行秸稈離田作業。農業生產基本實現了從種植、田間管理到收獲、產品處理加工的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機械無人駕駛即將到來,植保無人機作業即將實現。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經歷了從手工人力或畜力農業生產到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過程。改革開放之初,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由于政策和經濟條件所限,農業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業生產主要是手工進行人力或畜力作業,耕地靠畜力耕地或人工用大銑翻地;肥料、種子等農用物資、作物秸稈和農產品運輸靠畜力車、人力推車或人力肩扛背馱完成;播種靠人力或畜力的手扶耬進行作業完成,也有靠人工挖坑、點種、覆土、踩實等工序完成播種;收獲靠人力手工完成;在沒有地上水和機井的村,灌溉靠俗稱“老頭樂”的真空井手工提水完成,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中央惠農政策的落實,我縣農業機械化水平迅速提高,現在基本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機耕、機播、機收、機械植保,實現了小麥、玉米聯合收獲,實現了秸稈機械化直接還田、秸稈撿拾壓捆機進行秸稈離田等機械化作業,實現了糧食烘干、清選機械化作業。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經歷了從部分生產環節機械化到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過程。改革開放實行責任制后,農業機械化開始是從耕地、運輸等部分農業生產環節的部分農戶實現機械化到現在絕大多數農戶在耕地、整地、鋪膜、播種、中耕、植保、施肥、灌溉、收獲、運輸、秸稈還田離田、產品處理加工等全程農業生產機械化,節省了勞動力、減輕了勞動強度,縮短了作業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農業機械的發展經歷了從開始品牌較少的小型拖拉機到品牌較多的大馬力拖拉機和大型收獲機械的發展過程。改革開放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當時只有品牌較少的東方紅120型等小型拖拉機,全縣只有一二百臺小型拖拉機,現在發展到品牌較多如東方紅、雷沃、天拖等一百多甚至二百馬力大型拖拉機 ,雷沃谷神、富路、春雨、巨明等一百多馬力甚至二百馬力小麥、玉米大型聯合收獲機,僅大型聯合收獲機就多達一千余臺,農機總動力和保有量大增。
農業機械的發展經歷了從品種單一的動力機械、耕作機械、運輸機械到生產全過程的品種齊全的各式農業機械的發展過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當時農業機械品種單一,只有小型拖拉機,配帶機具只有小型二鏵犁、1.5噸拖斗等。現在有品種齊全的各式農業機械,有大中小型各式拖拉機、大型聯合收獲機械、植保機械、運輸機械、深耕機械、深松機械、旋耕機械、施肥機械、中耕機械、鋪膜機械、排灌機械;收獲機械有秸稈還田機、秸稈撿拾壓捆機、摟草機、聯合收獲機、青飼料收獲機、糧食烘干機、糧食清選機等;播種機械有旋播機、節水播種機、精量播種機、免耕播種機、穴播機、施肥播種機、免耕覆蓋播種機等滿足不同農機作業的需要。
農業機械的購置經歷了從無到有購機補貼的過程。改革開放之初,沒有購機補貼。2007年以后,我縣開始落實30%以內的購機補貼。從補貼到生產廠家發展到現在直補到購機戶,讓農機戶得到更多實惠。通過實施購機補貼有力地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機工業振興,促進了農機經銷企業發展壯大,廣大農機手得到了實惠,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農機監督管理經歷了從收費監理到免費監理的過程。改革開放之初,農機剛剛發展,農機監理剛剛起步,從收取牌證工本費和服務費的收費監理,發展到取消服務費只收牌證工本費的收費監理,發展到現在免費辦理牌照、免費換證檢驗、免收駕駛證費的免費監理。通過免費監理的實施,大大提高了上照率、年檢率、持證率(三率),減少了農機違法行為,大大減少了農機事故隱患,確保了農機生產。
農機化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給廣大農民帶來巨大利益。通過農業機械化,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節省了勞動力,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工廠、城市做工,縮短了農業生產作業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全縣“三夏”作業時間在15天以上,現在3-5天,“三秋”作業時間在30天以上,現在10-15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