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董涵英:改革必須解放思想
2018-12-20
中國農機化協會董涵英6070
一篇讀罷頭飛雪。筆者完全贊同文章的分析和基本觀點。但腦子里忽然有了一個感覺,就是我們以為農機化改革已經四十年了,應該走了很遠,但細想起來,似乎剛剛出發。四十年前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到現在仍然沒有完全破題。只舉一個例子:農業機械化的效率問題。在我國,全程實現農業機械化(姑且這么稱呼,不是官方語言)究竟需要多大的投入?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目標落空當年,我國機耕水平63%、機播24.7%、機收15%,粗略折合的主要農作物生產綜合農機化水平約為30%,目前達到了70%,增長近兩倍。而在同期,農機總動力保有量由1.47億千瓦增加到12億千瓦以上,增長了7倍多。可見農機作業邊際效率衰減到何種程度!真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我國單位耕地面積農機動力投入約為0.5千瓦/畝,美國是0.07千瓦/畝,相差非常懸殊。我們的近鄰日本則為0.33千瓦/畝,但機械化水平遠遠高于我國。以現在為基點,如果我們把機械化水平提高到80%以上,而且涵蓋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貫徹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我國到底還需要多大的投入?
聚焦三大創新,推進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農機化效益,提高農機利用率。對而言,農業機械的數量不是越多越好,甚至可以說,農業機械化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任重道遠啊。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