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張秋林:從使用到改進再到設計制造農機
2018-12-18
中國農機化協會張秋林4520
核心提示:改革開放不久的1984年,我家購買了一臺長春拖拉機廠生產的28馬力拖拉機。當年我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正好駕駛它。那嗒嗒的響聲雖然很大,但是對于一個16歲的少年來說,開著它跑來跑去那也是相當的威風。
編者按:為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示農業機械化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貢獻、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弘揚農機化行業人士不懈奮斗、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開展了“紀念農業機械化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動?;顒拥玫搅藦V泛響應,各界人士積極投稿,參與活動。經組委會初步審核,決定遴選部分文章加以刊發,以饗同仁。
與拖拉機結緣
改革開放不久的1984年,我家購買了一臺長春拖拉機廠生產的28馬力拖拉機。當年我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正好駕駛它。那嗒嗒的響聲雖然很大,但是對于一個16歲的少年來說,開著它跑來跑去那也是相當的威風。
這臺拖拉機可以干耙地、中耕、起壟、播種等農活。當時,三頭牛一天能耕地15畝,而這臺28拖拉機一天能耕地230畝地,大大的提高了生產力。
1990年家里又添了一臺天津鐵牛55,它比28拖拉機又強很多,不但功率大,能力也是很強的!耙地也快,用55拉貨運輸效應很好。
隨著惠農政策的逐年加大,取消了農業稅和各種費用,還給種地補貼,我家的收入也在增加。2007年,我家又添一個大件——一臺東方紅1304拖拉機,130馬力,功率強勁,還得到了的農機補貼。
我發現,這臺車的空氣濾清器是油式的,濾芯不能更換,效果遠不如干式的濾清器,可以更換濾芯,于是我將它改成了成干式的濾清器。在秋天灰沙漫天的干燥季節里作業,一天更換了3次濾芯,柴油機都沒有出現問題。相反,我們附近的幾十臺東方紅拖拉機都由于空濾問題而更換了柴油機。相比之下,我的拖拉機對外服務效率更高了,一天耙地600多畝,中耕、播種更是厲害。這就是改進得來的效益。
與收割機結緣
1991年,家里買一臺四平生產的東風4LZ-5谷物聯合收割機,徹底的把人從勞動中解脫出來,一天能收獲15公頃小麥,抵得上150個壯勞力干一天的。真是應了毛主席的話:“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對東風收割機的改進是在一年之后:我把篩箱吊架改成“膠套”。原來的是金屬套,使用一個秋季就出現間隙,有咣咣的噪音,還損害篩子。改成的膠套用U型夾子螺栓擰緊,沒有了間隙和噪音,并且非常耐用,幾年才更換一次膠套,維修也是方便。為了收割大豆,我把東風收割機的割臺改成“撓性”割臺,貼著地皮隨著地面起伏收割大豆,不落豆莢,效率非常高,一天能收割大豆300畝,省時省力效率驚人!
從改造中得到“好處”的我,越改越大、越改越多,難度也是趙來越大。
改進“佳聯—6”
2009年,我購買了一臺新型收割機——佳聯—6谷物聯合收割機,功率是160馬力,采用切流+軸流脫粒分離裝置。通過一個秋季的使用,發現了很多問題:一是收獲大豆時破損率高;二是裝配質量欠佳;三是卸糧筒出問題;四是撓臺過硬,等等。
冬季,我開始思考改進設計方案,第二年開春就開始實施。割臺、卸糧筒、裝配這些都是小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唯獨破損率高是難題,很長時間沒有突破。經過深入研究佳聯-6的現有結構有,我終于想到了改進方案:將原來的切流+軸流脫粒分離裝置改成“雙切+雙縱軸流”脫粒分離裝置。想到這個方案以后,我大膽開始實施改造,在經過兩次失敗后,沒有放棄,第三次終于成功了。
改造后的佳聯-6收割機在收割大豆、雜糧、玉米時破損率低,干活速度快,農戶搶著用,讓我賺足了面子,很有成就感!
到工廠參與制造谷物聯合收割機
2013年,受青島一個工廠聘請,我離家去參與制造谷物聯合收割機,在工廠的研發院工作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制件、工藝、組裝、實驗、駕駛、調整、售后服務等工作。由于與工廠的技術副總意見不統一,只工作一年多,我就辭職回家了。但是這段在工廠的工作,我收獲頗多:材質、工藝、組裝的工位、大小工程師們,收獲的是自學了CAD和UGNX畫圖軟件,當然感謝工程師們的幫助!
總結起來,最為深刻的感受是,工廠開發新產品離不開綜合人才,就是對工廠的制造流程、設計、工藝制造、組裝、調整、維修、駕駛都要精通的人。具體來說,應該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產品問題出現,能正確判斷出是那個環節造成的,避免他們互相推諉——設計者說是制件問題,制件者說是組裝問題,制件者說是調整使用不當造成的,等等。
二是用正確方案快速解決問題。當問題出現時,能準確的判斷出問題是哪個環節造成的,并能及時給出整改方案把問題解決,以便繼續試驗,把問題和性能都試驗出來,為以后的量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是敢做直言的“包公”。不能做老好人,誰出現的問題都要直接指出,即使是技術副總設計的方案有問題也要直面指出,不能拐彎抹角,不怕得罪人。技術不能摻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果欺上瞞下來造假,表面上暫時風光了,實際上最受傷害的是工廠,如果領導喜歡聽恭維話、我只能辭職。
四是精通收割機結構和駕駛維修保養的人來培訓新用戶,手把手的教他們,告知注意事項并讓用戶動手做一遍,達到融匯貫通。
研究多切流滾筒脫粒分離技術
2015年初,我開始醞釀開發多切流滾筒脫粒系統。切流滾筒脫粒是傳統脫粒裝置,優點是費效比高,省油節省功率,喂入順暢,脫出物料秸稈整、不碎;缺點是收獲作物單一,破損率不好控制,尤其是收獲玉米時破損率更高。為了繼承切流的優點,克服缺點,我用多切流滾筒脫粒分離技術,用低轉速來降低破碎,用多個滾筒來保證脫凈率,這就是我開發多切流脫粒裝置的初衷。
為節省開發資金,我用一臺老舊的1075收割機做平臺改造試驗,共安裝了4個脫粒滾筒,秋季做脫粒玉米的實驗,結果比軸流滾筒的破損率高很多。
第二年,我又對滾筒和瓦板做了優化。秋季試驗時,玉米脫粒破損率接近軸流滾筒脫粒的玉米。但是,四個滾筒在結構上有些過于復雜。所以,在2017年,我又對整體結構做了較大的調整,用3個切流滾筒,簡化了結構。當年秋季,我用撿來的玉米做試驗,結果顯示,破損率與軸流收割機的一樣,達到了我的目的。
今年春天,我又遵循2017年的原理方案,對整體結構做了改進,很快改造完成。期待今年在地里試驗收割玉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我正在用它收割大豆,與軸流收割機相比,在同等功率的情況下,要快很多,破損率在1%以下,經濟效益很可觀。
我這里沒有小麥,一個切流滾筒就能完美地收割小麥,更何況我這是多道切流滾筒。
總結
農村改革——包產到戶,使我家擁有了農機具。30多年來,我對農業機器使用、維修、保養、改進、再到工廠,繼而又獨立研發脫粒分離技術、清選、卸糧、割臺等。這個過程使我感受頗深!
感謝的好政策。感謝青島的張老板,讓我在工廠學到了很多知識。感謝對我鼓勵和支持的朋友們!
轉眼30多年過去了,經歷過的事情歷歷在目,苦辣酸甜都俱全,甜大于苦!經歷使我愈加成熟、儲備愈加豐厚!
我計劃,在2019年制造一款全新的谷物聯合收割機,把我多年積累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全部體現在這款新車上!敬請期待!
組委會點評:
從使用農機到改造農機再到設計制造農機,這是一個出身農村的老農機人大半輩子的經歷??梢钥醋饕粋€小結,也是老張與大家的分享。
與拖拉機結緣
改革開放不久的1984年,我家購買了一臺長春拖拉機廠生產的28馬力拖拉機。當年我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正好駕駛它。那嗒嗒的響聲雖然很大,但是對于一個16歲的少年來說,開著它跑來跑去那也是相當的威風。
這臺拖拉機可以干耙地、中耕、起壟、播種等農活。當時,三頭牛一天能耕地15畝,而這臺28拖拉機一天能耕地230畝地,大大的提高了生產力。
1990年家里又添了一臺天津鐵牛55,它比28拖拉機又強很多,不但功率大,能力也是很強的!耙地也快,用55拉貨運輸效應很好。
隨著惠農政策的逐年加大,取消了農業稅和各種費用,還給種地補貼,我家的收入也在增加。2007年,我家又添一個大件——一臺東方紅1304拖拉機,130馬力,功率強勁,還得到了的農機補貼。
我發現,這臺車的空氣濾清器是油式的,濾芯不能更換,效果遠不如干式的濾清器,可以更換濾芯,于是我將它改成了成干式的濾清器。在秋天灰沙漫天的干燥季節里作業,一天更換了3次濾芯,柴油機都沒有出現問題。相反,我們附近的幾十臺東方紅拖拉機都由于空濾問題而更換了柴油機。相比之下,我的拖拉機對外服務效率更高了,一天耙地600多畝,中耕、播種更是厲害。這就是改進得來的效益。
與收割機結緣
1991年,家里買一臺四平生產的東風4LZ-5谷物聯合收割機,徹底的把人從勞動中解脫出來,一天能收獲15公頃小麥,抵得上150個壯勞力干一天的。真是應了毛主席的話:“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對東風收割機的改進是在一年之后:我把篩箱吊架改成“膠套”。原來的是金屬套,使用一個秋季就出現間隙,有咣咣的噪音,還損害篩子。改成的膠套用U型夾子螺栓擰緊,沒有了間隙和噪音,并且非常耐用,幾年才更換一次膠套,維修也是方便。為了收割大豆,我把東風收割機的割臺改成“撓性”割臺,貼著地皮隨著地面起伏收割大豆,不落豆莢,效率非常高,一天能收割大豆300畝,省時省力效率驚人!
從改造中得到“好處”的我,越改越大、越改越多,難度也是趙來越大。
改進“佳聯—6”
2009年,我購買了一臺新型收割機——佳聯—6谷物聯合收割機,功率是160馬力,采用切流+軸流脫粒分離裝置。通過一個秋季的使用,發現了很多問題:一是收獲大豆時破損率高;二是裝配質量欠佳;三是卸糧筒出問題;四是撓臺過硬,等等。
冬季,我開始思考改進設計方案,第二年開春就開始實施。割臺、卸糧筒、裝配這些都是小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唯獨破損率高是難題,很長時間沒有突破。經過深入研究佳聯-6的現有結構有,我終于想到了改進方案:將原來的切流+軸流脫粒分離裝置改成“雙切+雙縱軸流”脫粒分離裝置。想到這個方案以后,我大膽開始實施改造,在經過兩次失敗后,沒有放棄,第三次終于成功了。
改造后的佳聯-6收割機在收割大豆、雜糧、玉米時破損率低,干活速度快,農戶搶著用,讓我賺足了面子,很有成就感!
到工廠參與制造谷物聯合收割機
2013年,受青島一個工廠聘請,我離家去參與制造谷物聯合收割機,在工廠的研發院工作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制件、工藝、組裝、實驗、駕駛、調整、售后服務等工作。由于與工廠的技術副總意見不統一,只工作一年多,我就辭職回家了。但是這段在工廠的工作,我收獲頗多:材質、工藝、組裝的工位、大小工程師們,收獲的是自學了CAD和UGNX畫圖軟件,當然感謝工程師們的幫助!
總結起來,最為深刻的感受是,工廠開發新產品離不開綜合人才,就是對工廠的制造流程、設計、工藝制造、組裝、調整、維修、駕駛都要精通的人。具體來說,應該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產品問題出現,能正確判斷出是那個環節造成的,避免他們互相推諉——設計者說是制件問題,制件者說是組裝問題,制件者說是調整使用不當造成的,等等。
二是用正確方案快速解決問題。當問題出現時,能準確的判斷出問題是哪個環節造成的,并能及時給出整改方案把問題解決,以便繼續試驗,把問題和性能都試驗出來,為以后的量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是敢做直言的“包公”。不能做老好人,誰出現的問題都要直接指出,即使是技術副總設計的方案有問題也要直面指出,不能拐彎抹角,不怕得罪人。技術不能摻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果欺上瞞下來造假,表面上暫時風光了,實際上最受傷害的是工廠,如果領導喜歡聽恭維話、我只能辭職。
四是精通收割機結構和駕駛維修保養的人來培訓新用戶,手把手的教他們,告知注意事項并讓用戶動手做一遍,達到融匯貫通。
研究多切流滾筒脫粒分離技術
2015年初,我開始醞釀開發多切流滾筒脫粒系統。切流滾筒脫粒是傳統脫粒裝置,優點是費效比高,省油節省功率,喂入順暢,脫出物料秸稈整、不碎;缺點是收獲作物單一,破損率不好控制,尤其是收獲玉米時破損率更高。為了繼承切流的優點,克服缺點,我用多切流滾筒脫粒分離技術,用低轉速來降低破碎,用多個滾筒來保證脫凈率,這就是我開發多切流脫粒裝置的初衷。
為節省開發資金,我用一臺老舊的1075收割機做平臺改造試驗,共安裝了4個脫粒滾筒,秋季做脫粒玉米的實驗,結果比軸流滾筒的破損率高很多。
第二年,我又對滾筒和瓦板做了優化。秋季試驗時,玉米脫粒破損率接近軸流滾筒脫粒的玉米。但是,四個滾筒在結構上有些過于復雜。所以,在2017年,我又對整體結構做了較大的調整,用3個切流滾筒,簡化了結構。當年秋季,我用撿來的玉米做試驗,結果顯示,破損率與軸流收割機的一樣,達到了我的目的。
今年春天,我又遵循2017年的原理方案,對整體結構做了改進,很快改造完成。期待今年在地里試驗收割玉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我正在用它收割大豆,與軸流收割機相比,在同等功率的情況下,要快很多,破損率在1%以下,經濟效益很可觀。
我這里沒有小麥,一個切流滾筒就能完美地收割小麥,更何況我這是多道切流滾筒。
總結
農村改革——包產到戶,使我家擁有了農機具。30多年來,我對農業機器使用、維修、保養、改進、再到工廠,繼而又獨立研發脫粒分離技術、清選、卸糧、割臺等。這個過程使我感受頗深!
感謝的好政策。感謝青島的張老板,讓我在工廠學到了很多知識。感謝對我鼓勵和支持的朋友們!
轉眼30多年過去了,經歷過的事情歷歷在目,苦辣酸甜都俱全,甜大于苦!經歷使我愈加成熟、儲備愈加豐厚!
我計劃,在2019年制造一款全新的谷物聯合收割機,把我多年積累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全部體現在這款新車上!敬請期待!
組委會點評:
從使用農機到改造農機再到設計制造農機,這是一個出身農村的老農機人大半輩子的經歷??梢钥醋饕粋€小結,也是老張與大家的分享。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