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耕地是過去的拖拉機耕地好還是現在機器耕地好?
小編來自農村,小時候的記憶就是秋天里的9月下旬開始,玉米人工收割后,開始給地里拉肥料(大多是豬糞、還有壓的綠肥),用人力架子車拉,一車一車的拉,到地里后間隔一定距離卸成一小堆一小堆的,然后用鐵鍬散開,等村里的東方紅75鏈軌拖拉機拉鏵式犁來犁地(牽引式或懸掛式,東方紅75鏈軌車是一代中國農機人甜蜜的記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犁完了以后用上海40帶旋耕機再旋耕,有的用釘齒耙耙地(要順耙和斜耙),然后起壟播種,當時還沒有秸稈還田機,如不想把玉米桿拉回家,就得用大鍘刀把玉米桿鍘成一截一截的,撒在地里(我親自鍘過的),等犁地時翻到土下面以后進行還田,有的玉米桿鍘的長,還不能完全翻埋下去,耙地時耙出來到地面上的,還要把他揀出去。后來長大了,發現農村犁地的人越來越少,幾乎全部被旋耕機替代,也沒有豬糞或綠肥了,全是化肥,前邊秸稈還田機還田作業,后邊直接旋耕機旋耕兩遍完事。再后來,到現在有了推廣深松作業、深耕作業。
我家附近有個國營農場,農場的土地耕作方式記憶中一直未有大的變化,始終堅持每年犁地,從來不進行旋耕作業,農場耕地的作業流程大致如下:大馬力四輪驅動拖拉機(以前多用東方紅鏈軌車)帶鏵式犁犁地(耕深一般在18-22公分),犁耕后先用偏置式缺口重耙耙地(重粘土地,土壤比阻較大,超過1.1公斤力每平方厘米),再用對置式圓盤輕耙耙地(耙地時順耙、斜耙配合作業,輪拖耙地顛的厲害,鏈軌車耙地相對就好多了,顛的較輕),耙好后播種作業,播種后噴灌作業。農場的土壤不如當地農村的好,前期的農作物長勢也一般,但后期長勢及最終產量卻都超過農村不少,讓農村人很是羨慕。
犁耕與旋耕對比:常規犁耕一般深度為18-22公分,有的更深一些,秸稈還田的掩埋效果會更好;旋耕深度一般為12-16公分,由于深度淺對秸稈還田的掩埋效果不理想。由于農村土地后來長時間使用旋耕作業,未能對土壤進行深耕作業、深松作業,導致土壤蓄水能力以及肥力下降,并有堅硬的犁底層,對農作物根系生長造成影響,也使得產量受到影響。鑒于此,農村土地應積極開展定期深耕、深松工作,避免一直旋耕作業對土壤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