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到農場主 孫明鋒用了10年實現創業 “三級跳”
從“農民”到“農機手”到“農機專業戶”兼“家庭農場主”!孫明鋒用了10年時間,實現了創業“三級跳”,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同時收獲了成功和希望。
今年41歲的孫明鋒,是山東省寧陽縣葛石鎮人。談到自己的農機致富故事,這位精干的山東漢子講了一段往事:而立之年,看到同村兒時伙伴都進了城、上了樓、買了車,而且成家了,為了家庭的責任,自己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
當時小麥機收基本普及,而玉米機收剛時興,聽說鄰村一個機子一季就能掙好幾萬,關鍵是除了農忙季照樣能去干別的事,狠狠心咬咬牙拿出全部家當,買了一臺背負式玉米收獲機,天道酬勤!加上我們村及周邊玉米機少,當年就收回了投資!說句實在話,你們國豐背負機質量真好,到現在還能給我掙錢!孫明鋒風趣的說!
初戰告捷嘗到了甜頭,也堅定了依靠農機致富的信心,隨后的幾年,他不斷“強筋壯骨”增添耕種農機具,尤其是2015年,看到自走式玉米機是大勢所趨,就又買了一臺國豐三行自走式玉米收獲機,新機器的入列讓年收入更可觀,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農機專業戶。孫明峰說:國豐自走式三行機馬力大、車身短,的優點就是“快”!一天百十畝地很輕松!用了3年了沒啥大問題,只要保養好再用幾年也不落伍!
這兩年,土地規模流轉效益不錯,加上自己有機器,孫明峰一下就流轉了800多畝土地,如何讓土地產出更多效益,這是孫明峰朝思暮想的問題,“機會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人”這個真理在孫明峰身上應驗了,他得知周邊有個奶牛養殖場每年都收購大量玉米秸稈,他毛遂自薦跑到奶牛場“洽談業務”,沒想到奶牛場正為收秸稈犯愁哪!
這幾年農區畜牧養殖業蓬勃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飼料缺口,玉米秸稈是理想的飼料源,但是由于收獲季節性強、收集時間緊、數量大,傳統的人工收集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和品質下降,所以成為奶牛場規模發展的瓶頸!孫明峰的出現無疑讓奶牛場為之振奮,當即告訴孫明峰,只要秸稈質量好有多少收多少,價格好商量!
多年的農機從業經驗告訴孫明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去奶牛場之前,他早已到國豐公司詳細了解了“三行穗莖兼收型玉米收獲機”產品情況,并觀看了作業演示會,同時帶回了機械收獲的秸稈樣品,送到奶牛場秸稈收購點檢驗,奶牛場檢驗人員告訴他:“這種秸稈樣品質非常好,尤其是經過揉搓破除秸稈莖節,牲畜適口性特別好并減少浪費”!
有了底氣才有膽氣!有了訂單立馬提了一臺“三行穗莖兼收”,有了這臺機器,我800多畝地的秸稈可全都換成了錢嘍!而且奶牛場收我的秸稈每公斤給我加2分錢,你算算效益如何!孫明峰興奮的說!
采訪結束時,孫明峰告訴筆者說:這10年感觸最深的是黨的惠農政策,讓他越干越有勁,你們農機企業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使他農機致富路越走越寬。孫明峰的話給予我們鼓勵與鞭策,我們更感重任在肩,山東國豐將長期堅持“興機富農”的初心,創造農機精品,服務廣大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