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再發聲:嚴禁環保“一刀切”、“一律關停”、“先停再說”!
官僚主義典型問題納入督察
《意見》要求,被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應從加強政治和作風建設的高度,就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并向社會公開;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要加強對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絕不姑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也將把環保“一刀切”作為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問題納入督察范疇,對問題嚴重且造成惡劣影響的,嚴格實施督察問責。
“加強對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
實際上,隨著中央環保督察不斷深入,力度持續加碼,有關環保“一刀切”的問題、質疑之聲不斷,原環保部也多次強調反對環保“一刀切”。
2015年12月,河北省環保督察試點正式啟動,2016年7月和11月、2017年4月和8月分四批開展30個省(區、市)的督察,完成了中央環保督察對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2017年,有關環保“一刀切”的爭議和討論愈演愈烈。
201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撰文稱,由于嚴肅追責,一些地方為了應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和環境保護專項督查,開始搞臨時突擊,進行比較極端的執法,不僅讓正常排污的合法企業限產停產,還關閉小豆腐坊、小面館等民生小項目,拆除農戶的養殖網,有的甚至封閉農戶的柴火灶,導致老百姓生計困難,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社會稱之為環境保護“一刀切”現象。
“一刀切”表面上看是嚴格執法,實際上既反映地方長期沒有嚴格執法,累積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也反映出部分地方的官員為了自保,防止被追責的“防御性”動因。
今年3月,在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原環保部部長(現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強調,“一刀切”指的是不分青紅皂白,不分是違法還是合法,一竿子打下去,一律進行關停的做法。企業有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該處理的要處理。像不分青紅皂白、不分好壞的“一刀切”,也是環境部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的。
2017年12月舉行的原環保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指出,環保督察執法日益深入推進,督察震懾、警示效果不斷顯現。督察進駐前后,確實出現少數停工停產情況。個別地方擔心督察問責,不分青紅皂白,采取緊急停產、停業等簡單粗暴“一刀切”的方式應對督察,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這是對中央環保督察的“高級黑”。
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記者,之所以出現環保“一刀切”,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平時不作為,督察壓力之下就亂作為。
“環保督察對地方帶來的壓力確實比較大,特別是一些典型案例曝光之后,問責的壓力比較大,但‘一刀切’的做法影響是很壞的,不僅對企業不公平,對居民就業、生活也會帶來影響,甚至還會導致社會對環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下降。”馬軍說,要在法制的基礎上監管企業,改善環境,而不是純粹運用行政命令。同時,在督察和問責過程中,要加強對機制是否落實進行問責,而不是過分強調對個案進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