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豐收靠的是全程機械化
今年是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而今年夏糧生產也迎來了一個豐收年。目前,近九成的小麥已收獲完畢,收獲面積達30041萬畝。其中,機收面積達到28699萬畝,機收比例95.5%。“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不僅是對農民辛勤勞作的致敬,更是對糧食豐收的肯定。在以前,糧食豐收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作。現在,在農業現代化步伐越來越快的道路上,糧食豐收離不開全程機械化。
“靠天吃飯”延續了幾千年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燦爛的農耕文明是中華民族的起源。農業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的基礎,糧食都是放在經濟首位的。然而,幾千年來,農業都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困境。由于農業自身的限制,農作物從種植、生長到收獲、晾曬,都要受到天氣的影響,風調雨順,則農業豐收;氣候失調、干旱,則會導致農業歉收。
在中華民族的很長一段歷史中,農業整體生產工具落后、經營方式落后,加上技術、種子、肥料、水利基本建設等基本要素低劣;各地江河水患頻發,,旱、澇、蝗災害每年不斷;農業生產主要靠的是人力(肩挑手抬)和少量的畜力,90%的耕地不能灌溉,鹽堿、澇洼地和荒坡成片。農民完全是“靠天吃飯”,農業產量極低,畝產一般只有二、三百斤。農民吃糠咽菜和逃荒要飯、賣兒鬻女的現象相當普遍。這樣的傳統農業就這樣延續了幾千年。
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
自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一步步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的逐步完善,讓農業不再完全受制于氣候;進入21世紀后,農業全程、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精量播種、化肥深施、植保、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等農機化新技術應用面積不斷擴大,農機標準化作業程度進一步提高。集收獲、耕整、播種于一體的機械化復式作業應用范圍也在逐步擴大,農業搶收搶種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進一步增強。農業全程機械化已經讓農民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苦狀態,同時也節約了勞動成本、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農作物產量。
打通糧食生產“最后一公里”
和糧食作物的種植、生長、收獲相比,糧食曬干似乎對天氣的依賴性更大。若糧食收獲后遭遇連綿陰雨,則可能直接導致糧食“豐產不豐收”。所以作為糧食處理的“最后一公里”,糧食烘干機械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市場需求的刺激和補貼政策的支持下,近兩年我國糧食烘干機行業迅速發展,年均增速在50%以上,已經成為農機行業的重要增長點。糧食烘干機械化不僅可以使糧食完全擺脫天氣的制約、大幅提高勞動效率,而且能保障糧食品質和,這是符合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的,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語
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現代農業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發展著,科技農業、智慧農業讓糧食豐收、讓農民增收。在筆者看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映射出中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產業騰飛的重要節點,在此基礎上,未來農業會更加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