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滿足虛榮心的“500強”沒意義
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
搞智能制造不要敲鑼打鼓搞概念
齊魯晚報:十九大報告提出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您怎么理解這種深度融合?
譚旭光:新時代發展過程中,從生產到制造、組織形式、消費模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逼著我們要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中國提出了智能制造2025,歐洲提出了工業4.0,所謂制造業升級就是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我的理解是三大要素集合:自動化是前提,數字化是基礎,人機交互是結果。
但過早提出智能制造、過快追求智能制造是激進做法,搞智能制造有兩個前提條件,好的基礎管理和好的技術積累,否則一切都是零。國內企業搞智能制造2025,不要敲鑼打鼓搞概念,應該扎扎實實抓管理,達到一定基礎后再討論互聯網+,再通過互聯網+實現智能制造。
我們不能一邊講互聯網概念,一邊忽視實體企業,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企業。互聯網和實體企業互為條件,缺一不可。現在有一些企業整天敲鑼打鼓講虛擬經濟、互聯網經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講過了。
濰柴已基本完成新舊動能轉換
齊魯晚報:2017年,濰柴營收達到2200億,利潤超百億,達到歷史水平。濰柴如何轉型升級,做好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新能源業務?
譚旭光:新舊動能轉換,政策是引導,企業是主體。濰柴在新舊動能轉換上已經走了10年,已經基本完成或接近完成新舊動能轉換。這10年,濰柴從單一的發動機公司轉型成為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的黃金產業鏈;在完成向整車轉型過程中,又走出國門推進國際并購。國際并購不是單純合并收入,提高數字進500強,而是走出去購買核心技術補濰柴短板。我們收購了凱傲集團,又通過凱傲收購美國德馬泰克,濰柴由此成為全球最領先智能物流集團。對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提了3年、5年、10年的期限,這是一個科學定位,不要想著一兩年內就能完成,企業轉型至少5年到10年。
中國制造需要培育出一批企業
齊魯晚報:中國制造如何走向高質量發展?
譚旭光:,一定要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掌握國際進技術的企業,沒有這個沒法談走向高端,走向;第二,要圍繞創新腳踏實地地干,不要敲鑼打鼓地干。第三,政府上下要營造出良好的生態,培養出一批的企業家。
實現節能減排與新業態、新能源互補
齊魯晚報:中國制造業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您認為中國制造業在供給側改革中遇到哪些困難?
譚旭光:供給側改革要處理好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系。假如相關法律法規跟不上,企業供給的就是低檔次、污染嚴重的產品;如果法律法規能提前引領,超前實施,這會倒逼企業在供給上轉型。
舉個例子,非道路排放標準升級要加快實施。如果確實還不能實施,那就要鼓勵有技術創新能力、引領行業的企業先行先試,政府對先行先試的企業給予稅收返還,不就實施了嗎?為什么不能辦?
現在,大家只說新能源重要,沒人提做好節能減排。一臺柴油機1小時節油1克,那么1000萬臺發動機一天能省多少油?當前要立足于節能減排,實現節能減排和未來新業態、新領域、新能源互補。中國不可能不用石油、煤炭,要考慮怎么調整好能源結構來推動供給側改革。
如果用煤取暖造成環境污染,就把鍋爐取消掉,取消后老百姓取暖需求能滿足嗎?打破舊的平衡,就要考慮新的平衡,怎么實現新的平衡?我們不能把鍋爐都砸掉,等著去買天然氣,為什么不要求提高鍋爐標準?
關鍵是在這個行業里別人是否尊重你
齊魯晚報:濰柴的目標不但是500強,而且是500強中受人尊重的國際化企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譚旭光:濰柴從數字上講已經是國際化強企了,但我們今年肯定不申報。滿足虛榮心的數據沒意義。重要的是,在全球這個行業里別人是否尊重你,你的產品是否達到。我說的國際化強企標準是,500強中,在這個行業里排前三名,否則不要提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