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詹純新:企業走出去要“做主、做深、做透”
3月6日下午,政協第十三屆一次會議中華總工會界別舉行聯組會,委員們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政協委員、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在發言中說,學習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報告接地氣有溫度惠民生,內涵極其豐富,既有前瞻的頂層設計,又有明確的改革舉措,體現了新時代、新思想、新要求,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好報告。
作為來自裝備制造企業的委員,詹純新表示,他特別關注到報告對“一帶一路”的論述:“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擴大國際產能合作,帶動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走出去”。他認為“這是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的重要方向”。
▲政協委員、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在會上發言
詹純新委員所在的中聯重科,多年來產品不斷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企業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企業積極探索海外布局,通過并購、建廠、合資等多種方式走出去,先后并購了英國、意大利、德國、荷蘭等的公司;在白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沙特等“一帶一路”沿線建立9個基地、20個貿易平臺、100多個銷售網點,形成了“兩橫兩縱”的海外格局。
“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做主、做深、做透’”,詹純新委員結合中聯重科的實踐談了三點體會。引起與會委員的強烈共鳴。
“做主”,既要有包容力,又要有掌控力。他表示,海外并購是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重要途徑。并購始于戰略需要,難在戰略把控。要防止出現實的股權交易、虛的整合協同。在跨國并購的過程中,一方面用包容的心態和姿態去求同存異,理解、接納不同文化的差異,但另一方面在戰略上把握住話語權,把收購的企業納入到了整體戰略管控體系當中。
在中聯重科投資、收購的實踐中,無論是在意大利、德國還是在美國、巴西,都各有各的定位,全球一盤棋。
“做深”,既要深度認同,又要深度協同。詹純新說,企業在走出去和走進去的過程中,要獲得內外的深度認同,并實現中外深度協同。
“做深”包含著企業需要遵循“本土化”原則,用負責的行為贏得收購企業和當地社會的認同。詹純新舉例說,德國m-tec公司是全球干混砂漿設備制造行業的品牌,2013年被中聯重科收購,5年的時間已經實現融入,協同。先進的施工設備和工藝在中國得到推廣,業績持續提升。其總經理有一半時間在中國,不僅管好了德國公司,也管好了中國分公司,還愛上了中國文化。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榮獲"萊昂納多國際獎"
“做深”的另一方面,是遵循“包容、規則、責任、共創、共享”五點共識,形成技術、市場、產能等的協同機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中聯重科最為經典的收購案例當屬2008年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遵循“五點共識”,中意團隊深度合作,推陳出新,2012年研發的101米碳纖維臂架泵車至今保持著吉尼斯紀錄。有效的融合與管理得到意大利政府、工商界、員工的認同和贊譽,時任意大利總統親自給詹純新頒發了萊昂納多國際獎。這一收購也作為教學案例被收錄進了哈佛商學院。
詹純新委員表示,在“做主”、“做深”的基礎上,還要“做透”,既要因企制宜,又要用到。企業走出去以后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把收購的企業納入走出去的整體布局當中。通過提升能力,挖掘潛力,把海外布點的作用發揮到。
▲中聯重科意大利CIFA園區
據介紹,意大利CIFA是歐洲老牌裝備制造企業,在研發制造和市場渠道等方面積淀深厚,但產品較為單一。中聯重科收購之后,讓它的資源充分發掘,潛能進一步釋放?,F在,CIFA公司不僅做混凝土機械,還延伸至起重機械、建筑機械、高空作業機械;不僅是產品制造基地,還成了中聯重科的歐洲研發中心、物流中心和全球采購平臺。此外,中聯重科的北美研發中心,也是用“做透”的方式,打造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區域平臺。
同時,詹純新介紹,中聯重科于2015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見證下首批入駐被譽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的中白工業園。在不到7個月的時間里,和白俄羅斯企業合作,研發生產出適合當地市場的汽車起重機和環衛清掃車。為充分發揮當地的區位優勢和工業資源優勢,企業還快速推進了塔式起重機和農業機械的研發制造。“中聯重科將把這個園區打造成‘一帶一路’上輻射東歐、中亞和俄語區的綜合性基地。”詹純新說。
詹純新委員表示,中聯重科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不懈努力,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民族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多盡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