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 糧食生產結構更優化
2018-03-06
人民日報4880
核心提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的總產量高于一般的農田,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的總產量高于一般的農田,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對于保障糧食穩定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馬傳喜委員介紹,所謂高標準農田,是田成方、木成林,交通方便,灌溉設施好,土壤肥力高,土地比較平整,便于機械化大面積生產的農田,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湖南中部、四川盆地等地。
“標準化的農田適宜規范農業和精準農業。”馬傳喜說,高標準農田有利于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種植標準化、質量均一的優良品種,這是一種精準農業。在后期的篩選、烘干和收儲上采用標準化的先進技術,促進農業的提質增效。
馬傳喜認為,高標準農田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一致。推廣高標準農田,為有計劃地規劃和調整糧食生產結構提供了基礎,有助于將小農戶與大市場相連,為我國糧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會外連線
黨國英(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擴大高標準農田面積,對于我國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穩定優化糧食產能具有重要意義。推廣高標準農田,有利于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土地經營規模大的農戶,其生產成本更低、更容易采用環境友好的生產技術,也更容易通過合作社分享到農業產業鏈收入。高標準農田的推廣,有利于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形成農民持續增收的農業經濟運行機制,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農村小農戶數量龐大,要創新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的兼容方式,培育新型農民合作經營模式,推廣支持一些有條件的建制鎮助力當地農業生產鏈的延伸。
標簽:
高標準農田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