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庫存鬧的:國家為了少收糧只能這么干!
2018-01-04
駿景農業4260
核心提示:015年中國含大豆在內的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7億畝的水平(中國統計口徑將大豆列作糧食作物),2016年整體微降450萬畝。其中,2000萬畝左右的玉米調減面積由水稻、大豆、雜糧和飼草所替代。2017年,據博亞和訊統計,由于價格快速下跌,玉米種植面積再次縮減近5000萬畝。因此認為,未來玉米和水稻種植或將繼續受到政策的抑制,口糧的支持價格將持續下調,而大豆、雜糧、飼草等其他作物的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由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連年下跌,并與國內政策支持價格長期倒掛,農業支持力度受限、財政負擔加大,中國政府轉變支持政策思路,調整價格形成機制,對棉花、大豆、玉米先后實施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價格附下)
華泰證券分析師表示,“農業供給側改革旨在去庫存、調結構、提質量”。具體做法如下:
去庫存方面
未來幾年通過鼓勵政策和財政補貼推動玉米和稻米的深加工利用仍是農業去庫存的主要方式。
調結構方面
2015年中國含大豆在內的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7億畝的水平(中國統計口徑將大豆列作糧食作物),2016年整體微降450萬畝。其中,2000萬畝左右的玉米調減面積由水稻、大豆、雜糧和飼草所替代。2017年,據博亞和訊統計,由于價格快速下跌,玉米種植面積再次縮減近5000萬畝。因此認為,未來玉米和水稻種植或將繼續受到政策的抑制,口糧的支持價格將持續下調,而大豆、雜糧、飼草等其他作物的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
提質量方面
十多年的農業增產依靠傳統要素投入的方式接近極限,對環境污染和食品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認為,種子、藥肥等農資投入品的減量優化、從業者生產模式和技術手段的改善將是未來農業政策支持的重點。
不難發現,無論是調整種植結構還是提高作物質量都是為了去庫存服務的。如果單靠深加工做為消耗庫存的手段,水稻的深加工能力完全比不上玉米,庫存的耗量也會少很多。所以想要完全解決庫存問題,除了深加工外,就只能少收糧,所以減少種植面積和產量就成為了很重要的手段。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