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在江蘇首開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
現在不同了,土地流轉也能參與保險了。海門市在我省首開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6月下旬,該市悅來鎮啟文村158.31畝由村集體打包流轉的土地就準備參加保險,8月下旬,這一保單已經正式生效。這158.31畝地的流轉費為每畝每年900元,保險費費率為3%,即每畝每年27元,保險費總額為保費4274.37元,保險金額為142479元,承保方是人保財險海門支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保費的一半由當地財政補貼,村集體和農民每畝只要支付13.5元的保費,賠付標準則為年度全額土地流轉費,即每畝每年900元。簡單地說,土地流轉引入保險機制后,只要土地流入方違約退出,農民蒙受的損失將由保險公司“埋單”補償。
海門市委農工辦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在鄉鎮調研時,經常聽到村干部抱怨:土地是流轉了,但是風險也增加了,擔心承包大戶因經營不善而跑路,導致土地流出方租金沒有著落,影響社會穩定。“推行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后,既能維護流轉農戶基本權益,又能減輕村級土地流轉的壓力,解決村干部的思想包袱。”
“之所以開設這個險種,就因為我們發現近年來土地流轉中的糾紛很多、風險也較大。”人保財險海門支公司總經理徐強告訴記者,現在農民流轉土地時,一般交給村集體,由村集體統一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上發布信息,所得流轉費由村集體轉交給農民。通常來說,土地流轉費是一年一交的,但流轉期限一般達3—5年,甚至更長。由于天災或市場因素,流入土地的經營者往往不能在以后的流轉期限中及時支付流轉費,有的經營者甚至棄地跑路,比如去年因雨水過多原因,不少流轉土地種糧的經營者就跑路了。結果,村民向村集體要流轉費,而村集體又無法兌現,這成為近年來土地流轉中的“死結”。而保險業是轉嫁風險的載體,既然土地流轉有風險,就值得開設新的險種。海門支公司提出這一設想后,得到海門市政府的支持,從今年年初開始多輪調研后,7月24日,海門市政府出臺了文件。
這份文件規定,土地流轉的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為土地流出方,在海門市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上新增交易的土地流轉項目必須參加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由于目前我省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已經實現省、設區市、縣(市、區)和鄉鎮四級聯網,這意味著今后海門市所有進入鄉鎮交易平臺的土地流轉項目都將同時參加保險。如果是農戶私下流轉的,由鎮村根據實際情況鼓勵投保。
那么,怎么認定流入土地的經營者不能支付流轉費呢?海門市的規定是從應該支付之日起的60天之內。這60天叫作賠款等待期,村集體應該盡量讓流入土地者支付流轉費,過了這個期限仍追討無效的,視為保險事故發生,投保人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全額賠付。發生違約賠付后,如果流入方原先經營的土地上有地表物、自有資產和其他收益,所產生的收益由保險公司和所在村按照各50%的比例分配。“不過,如果流入土地的經營者不是惡意拒付流轉費,而是資金周轉一時有困難,保險公司會根據經營者以往的信用情況,先行墊付流轉費。”徐強說。
人保財險江蘇分公司信用保證保險部總經理秦翔輝總經理向記者透露,繼海門市啟動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后,目前,宿遷市和溧陽市也正醞釀與人保財險公司合作,推出這一險種。
“這一嘗試是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以政策輔助為補充的全新機制,對于土地流轉健康發展有很大意義。”省委農工辦有關負責人說,因極端氣候等原因導致土地流入方撂地走人的現象,去年在我省時有發生,有關部門及時出臺了指導意見,包括提倡土地流轉價格的確定要實事求是、互惠互利,要了解掌握當地規模經營主體的經營狀況,避免因其經營困難而“撂地跑路”,等等,這些建議用心良苦,但客觀來說不具備剛性約束力。其實,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的年份,也會有一些經營者因經營不善或資金鏈斷裂而跑路,造成土地流轉協議非正常終止。用市場化運作化解農民可能蒙受的損失,是具有剛性約束力的,這對土地流轉的健康展開、保護農民利益的意義不言而喻。“在先行實施地區積累經驗以后,別的地方也可以考慮引入這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