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只要做好產業鏈條 共享農機會有大市場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
現在咱們都在說共享理念,按照業內人士的分析,一項產品要想采用共享的模式,需要具備幾個條件,就是價值高,購買的價格遠遠高于租賃的價格;第二就是要經常使用,第三個就是大家都需要,市場量大。按照這個標準,有人發現,農機,似乎具備共享的基礎。
其實,共享農機,已經來到了咱們田間地頭。在山東德州,果農朋友們就見到了共享農機。這種共享的農機是一種履帶式遙控噴藥機器人。在手機上掃碼、交押金之后,就能開鎖,農機就可以干活了,使用一天費用是200塊錢,能夠給25畝果園灑藥。
當地的農民朋友算了一筆賬,如果用人工的方式來噴藥,一百畝的果園估計得用半個月,人工費用要2000多塊錢。而如果用這種共享的機械,花800塊錢,4天就能搞定。而共享農機的運營者則反饋,前期投放了25臺農機,2個月試運營,就收回了一半的成本。
除了山東,在新疆、甘肅、青海、寧夏等地的果園里面,也有了這種共享的農機。但從市場層面分析,農機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幾個重點時段,因此專門購買農機,就有點劃不來。
其實租賃,共享這種模式,很早就在農村落地了,當年咱們鄉里都有農機站,就是這種共享農機的雛形。
所以,我覺得,共享農機,是好生意,而且也是大生意。那么咱們如何來挖掘這個市場呢?
咱們首先要意識到,完全照搬共享單車的發展模式是不行的。咱們聯系一下共享單車就會發現,這里面風險資本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對于農機這種單價比較高的設備,完全依靠風險資本顯然不妥當。所以,前期咱們不能光是追求發展速度和市場覆蓋,一定要穩扎穩打。
其次各地的農業基礎、生產方式都是不同的,對農機種類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一個地方的經驗,有可能并不能代表市場的經驗,如果想要做共享農機的生意,咱們得把本地化的需求擺在首位,在滿足本地生產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在范圍內尋找農作物種類、生產條件類似的地方來拓展業務,從細分市場入手,尋找新機會。
農機和汽車、自行車的共享一樣,后期維護,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甚至決定業務的成敗,而農機的技術含量顯然不低。咱們在做農機共享生意之前,先要明白,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其中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缺失。
農機共享已經出現在咱們身邊,而這對于各位有志于在這個領域開展業務的朋友們來說,是很好的榜樣。在創新之路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仔細籌劃,相信大家也能在這個領域找到新的機會。
正所謂:
商業模式有榜樣,農機也能來分享。籌備穩步走,共同探索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