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司發話了,農機行業未來走向在這里!
農機的未來在哪里?成為行業關注的話題,作為影響農機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政策這只有形的手不可忽視。7月25日,農業部農機化司副司長李安寧就業界關心的問題進行闡釋,從中可以看出未來的政策重點。
在李安寧看來,我國農機具技術、作業組織、宜機條件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供給不足,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的能力、質量和效率有待提升。他認為,推進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中之重是補短板,根本途徑是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
“有效供給不足是短板”
盡管2016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5%,發展成效斐然。但李安寧認為,總體上看,農業機械化相對于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和農民的強勁需求,還存在產業間、區域間機械化發展不盡平衡,農機與農藝、產中與產前產后各環節機械化配套不夠協調,機具增長與利用率提高不能同步等結構性問題,表現為許多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的“無機可用”“無好機用”“有機難用”問題。
在李安寧看來,農機新技術新裝備有效供給不足,是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短板”和“瓶頸”!目前我國農機產品品種4000多種,超過農機種類的一半,但中高端產品不多、產能過剩與缺門斷檔并存、機具適應性可靠性有待提高以及農機農藝融合不夠、技術集成配套不足等結構性矛盾突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安寧認為,要聚焦科技創新,以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增產增效并重、生產生態協調為基本要求,瞄準農業綠色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規模經營和全程機械化需求,以推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與機械裝備集成配套和生產全過程各環節機械化技術配套,構建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的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為牽引,解決“有沒有”與解決“好不好”并重,以短板機具、高端產品、智能裝備為主攻方向,大力增加、節本、綠色、智能機械的有效供給,提升技術集成配套和推廣應用水平。
結合當前行業運行態勢看,盡管當前農機行業處于嚴重的下行態勢,但行業也不乏烘干機、畜牧機械等熱點。在一片紅海的激烈競爭下,類似的熱點還將陸續被點燃。李安寧的上述表態或表明,農業部將針對“有效供給不足”這個“短板”發力,在科技創新、農機補貼政策等方面將有所反應,農機企業應該據此并結合自身資源的比較優勢,做有針對性地產品線擴充。
- 2827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29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78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86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409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52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409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