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他干,口袋準能鼓起來”——記寶應慶豐跨區作業合作社黨支書周必勝
“除了跨區作業,現在我們還搞農產品經營。”7月2日,寶應縣氾水鎮京杭大運河邊的慶豐跨區作業合作社小碼頭上,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周必勝正忙著調度社員們運儲農產品。經過這5年的再創業,周必勝帶領的慶豐合作社不僅把跨區作業打造成品牌,還把社員們的致富來源拓展到更多領域。
在“麥客”這一行,周必勝的慶豐合作社可謂大名鼎鼎。他的作業隊每次出發前,都會在黨員駕駛的農機上插上一面黨旗,提醒黨員牢記身份。10多年來,這支擎著黨旗的跨區作業隊在20多個省區追逐麥浪,創造了零投訴、零事故、零糾紛的“三零紀錄”,“揚州麥客”的品牌也因此叫響了大半個中國。
20多年前,周必勝在日本次接觸聯合收割機,感覺今后中國機械化收割必將風行,于是回鄉花了23萬元也購入一臺。頭一年,他在本地接收割訂單就凈賺6萬多元。看著做“麥客”能掙錢,投奔周必勝的鄉鄰越來越多。2006年4月,周必勝把身邊希望通過跨區作業擺脫貧困的老鄉組織起來,領頭組建了慶豐跨區作業合作社。
“要不是當初周老大帶著干,我們哪有現在。”社員陸萬順、陸萬桃兄弟倆原本家中困難,當初兄弟倆想干麥客,但卻拿不出錢來買收割機,是周必勝主動為他倆做了擔保、籌資金,購置了久保田收割機。幾年來,陸氏兄弟靠跨區作業收入年年增長,現在兩人分別蓋了別墅、買了轎車,過上了好日子。
合作社里的老社員當初大都是靠周必勝擔保籌錢置辦的收割機,跟著周必勝的時間越長,社員們越是覺著跟對了人。合作社成立之初,經常出現有機無田、有田無機的現象,為了保證社員們有活干,周必勝常常丟下自己掙錢的活兒,坐火車、汽車去各地給社員們找業務。靠著周必勝的一雙腿,慶豐合作社的作業范圍逐漸從寶應周邊擴大到了大半個中國,合作社也從最初的8名社員發展到了現在的186名,成立了6個作業隊。
“身為合作社領頭人,和過去帶著大家一起跑收割不同,我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怎么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要保證社員們鼓起來的口袋不再癟回去!”近年來,周必勝比剛成立合作社那會兒更忙了。他坦言,這幾年隨著各個產糧區的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跨區作業掙錢也越來越難。他認為,合作社必須要多幾條腿,才能走得穩、走得好。
慶豐合作社的社員們都說,周必勝善于未雨綢繆,過去找訂單如此,現在合作社搞農業服務“一條龍”也是如此。在周必勝的決策下,2014年開始,慶豐合作社先后投入400多萬元,購入拖拉機、插秧機、旋耕機等機械設備,還建起了機庫、運河碼頭,擺開架勢進入種植和田間服務領域。社員昌兆國現在除了跑跨區作業,主要精力放在他自主經營的500多畝農場里,農場每年能為他增收10多萬元。而昌兆國的農場只是慶豐合作社轉型以來開辟的8座農場里的一個。通過聯通種植、銷售兩頭,現在合作社不僅可以提供種、管、收等全套服務替別人種田,本身也是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農場經營者。這兩年,農產品流通出現買難賣難,周必勝看到農產品轉運市場的潛力,于是又迅速切入農產品收售領域。慶豐合作社的農業服務“一條龍”小試牛刀便取得不錯的收益,跨區作業外收入現在已經成為社員增收的又一重要來源。
周必勝把合作社常常稱作“我們家”,“家里人”有了什么困難,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個出手相助。合作社農機手李開順的女兒患心臟病沒錢做手術,周必勝聽說后在合作社發起募捐,籌款7萬元。在收到周必勝時間送來的捐款時,李開順由衷地說:“有周必勝在,啥困難都不怕,跟著他干,口袋準能鼓起來。”這句話,也道出了如今慶豐合作社社員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