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隱形門檻制約 “三夏”搶收暴露農機維修短板
2017-06-07
中國經濟時報4400
核心提示:在農機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農機檢修網點無法滿足農忙時節的維修大潮,耽誤農時不說,也將農機維修行業逼上了走投無路的境地。
6月3日晚9點左右,在安徽省肥東縣參加“三夏會戰”的肥西縣農機手高云松,忙碌一天就要收工了。當他開著收割機從麥田里向外走時,突然被卡在了一個斜坡上,收割機熄火了。情急之下,他撥通了肥西縣德敏農機合作社高級技師嚴德敏的電話。在了解故障情況后,嚴德敏先是用手機指揮,高云松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握著手電筒查找問題,半個小時連線后,嚴
在農機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農機檢修網點無法滿足農忙時節的維修大潮,耽誤農時不說,也將農機維修行業逼上了走投無路的境地。
6月3日晚9點左右,在安徽省肥東縣參加“三夏會戰”的肥西縣農機手高云松,忙碌一天就要收工了。當他開著收割機從麥田里向外走時,突然被卡在了一個斜坡上,收割機熄火了。情急之下,他撥通了肥西縣德敏農機合作社高級技師嚴德敏的電話。在了解故障情況后,嚴德敏先是用手機指揮,高云松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握著手電筒查找問題,半個小時連線后,嚴德敏確認,收割機變速箱因缺油而損壞,已無法維修,因為收割機已經使用3年,過了保修期,高云松只好央求嚴德敏從肥西趕到肥東,幫他將機器修好。
“壞在田里不是個辦法,相比找拖車拖走,請修理工到田里修理更合算。”高云松說,他現在很后悔,今年“下地”(三夏搶收)前,沒有給機器保養。
一年一度的“三夏”,在農口來說,相當于“虎口奪糧”。5月10日,農業部發出2017年“三夏”農機跨區作業通知,力爭投入“三夏”生產的聯合收割機達到62萬臺,其中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穩定在28萬臺左右。希望冬小麥機收水平達到93%,夏玉米機播水平達到81%,黃淮海主產區小麥機收水平穩定在96%以上。
“機器換人”在農口已經普及,高云松只是62萬農機手中的一個。在這段最忙的時間內,他們這些農機手們最怕農機出故障。
據嚴德敏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農機廠家保修期通常只有一年,而社會化維修點較少,維修規模普遍較小、專業維修設備不足,加之農機易壞,專業農機維修高級工稀缺,一到農忙季節,像他這樣的專業農機維修人員十分忙碌,“三夏”期間,他每天不是在檢修設備,就是在去檢修的路上。
對此,有業內人士呼吁,在農業機械化已成常態的當下,亟須建起農機 “4S店”,為各類農機提供檢測、保養和維修。
鄉村急需農機“4S店”
每年春耕時節,阜陽市種糧大戶葛浩新都苦于分身乏術:調試農機、耕地、播種,一個人恨不得分成幾個人用。
近10年來,葛浩新先后投入上千萬元購買了各類農機,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成為附近村民眼中的種糧“達人”。“機器換人”越來越受種糧大戶的喜愛,從一組農機補貼資金數據可看出端倪。安徽省農機局、省財政廳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安徽全省全年農機補貼資金達15.981億元,比2015年提高10.98%。“十二五”期間,安徽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高達56.9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6倍,共補貼機具臺套數81.48萬臺 (套),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受益農戶數56.29萬戶,拉動社會投入資金137.48億元,均為“十一五”時期的2.2倍。
“對農業機械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直接激發了農戶購買農機的熱情。”高云松說。
隨著農機設備保有量的上升以及利用率不斷提高,檢修頻率也隨之提高。如何才能享受便捷的售后檢修服務成了種糧大戶最關心的問題。
“人累了歇一歇就好,機器壞了,可真讓人束手無措。”盡管已是種糧大戶眼中的“機器換人”達人,但葛浩新承認自己對農機檢修知識還了解不多。
6月6日,安徽省石臺縣奇峰村農機手檀石雄的旋耕機剎車片壞了,他所在的石臺縣全縣無人能修,只好到所在的池州市維修,單趟車程近3小時。“當時修理工在外服務,最快也要兩天才能取回。”檀石雄告訴記者,來回折騰還不算麻煩,怕就怕維修不及時會耽誤正常生產,他現在最怕大型農機設備“趴窩”田間,因為設備過于龐大,甚至連皮卡車牽引都不能將“大家伙”從田里拽出來。 “大型農機‘趴窩’是沒有提前檢修的結果。現在大型農機設備檢修主要靠人工,也就是檢修員憑經驗診斷,難免會錯漏一些問題。”嚴德敏對本報記者說。
在嚴德敏看來,修理小型設備比較簡單,一般換個零件就能完事。而大型設備,即使換零件也需要很長時間,更別說遇到一時檢查不出的故障了,如果有更加專業的檢測維修設備就好辦了。
一頭是不斷增加的農機,另一頭是農機維修跟不上。農機生產商“三包”義務基本上只有1年,多數農機使用壽命在5年以上,并且,后期維修的頻率更高。現行農機合作社,多是業務上的“合作”,多數機手維修只懂“皮毛”,農機壞了,指望不上生產商,農機合作社又解決不了,只能依靠社會化維修網點。
安徽省農機局公布的農機維修網點共有1329個,雖然看起來維修網點數量不少,但維修人員的水平、維修設備的配備、維修流程的規范與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并不適應。像收割機、插秧機、烘干機等大型農機,小型維修點修不了。維修人員的培訓五花八門,經銷商培訓是的,也有很多是維修人員“自學成才”。嚴德敏說,對一些新型農機,部分維修人員甚至不熟悉。
隱形門檻
德敏農機合作社是安徽省為數不多的農機一級維修點,在全省農機維修比武中得過一等獎,產品、維修服務范圍在安徽、江蘇、江西等地。
“不算各種小農機,德敏農機合作社年平均維修、保養農機1萬臺以上。由于具備資質的維修人員少,有的用戶需求不能馬上響應,特別是農忙時節,一部分維修需求只能通過電話或微信遠程指導。有的外地用戶為了趕農時,只得把機器用大貨車拉到我的合作社修理。”嚴德敏對本報記者說。
雖然不懂維修,但檀石雄承認,如果機手能正常維護、定期保養,大的毛病不會有,如果不肯換油,機器磨損就快。
6月6日上午,本報記者實地探訪德敏農機合作社發現,因為當地下雨,維修的農機增多,該合作社門前、道路兩旁停滿了農機。由于大棚下的維修場地遠遠不能滿足維修的需要,農機只能在露天、門前、路旁等地停放待修,有的收割機里存留的小麥經雨水淋泡,已經長出了芽。
嚴德敏告訴記者,農機露天停放,雨水澆洗著機器,油污、垃圾遍地,既擾民又污染環境,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交通隱患。據其介紹,為解決原先維修場地不足的問題,2013年,德敏合作社與當地部分農戶協商,租賃他們的空閑宅基地和荒地建維修大棚,提供農機免費停放維修。但這樣也仍然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場地有限,大塊頭農機占地大,隨著維修業務的不斷增多,維修場地越來越不夠用;二是用地不合法,國土部門多次上門要“強拆”。
記者查閱文件發現,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2014年下發的《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經營性糧食存儲、加工和農機農資存放、維修場所等用地,仍然必須依法依規按建設用地進行管理。”
而按照建設用地進行管理,對現行大多數農機維修合作社來說,幾乎不可承受。一是農機維修季節性明顯,與品牌汽車4S店不同,全年加起來只有3—4個月,空閑時間無用,并且需要存放農機,又不可挪作它用。二是即便接受建設用地對待,按照建設用地招拍掛程序,農機維修合作社投資強度小、稅收和畝均產出回報率小。這意味著,走常規程序,招拍掛肯定“拍不上”。
“如果純粹搞農機維修,是要虧錢的。”嚴德敏說,“員工工資、設備配套都是不小的投入,越是正規的維修,虧得越大。比如同樣是發動機清洗,用汽油通一通管子,擦擦干,也能發動,又快又省錢,用戶自然滿意;而正規保養需要用超聲波清洗機把油道里的油污干凈。同樣是安裝軸承,有的小維修點工人遇到困難時竟然硬生生地敲進去。”
在嚴德敏看來,農機維修用地與一般的農業設施用地不同,要像工廠那樣,有廠房,有硬化水泥場地、道路,有安裝維修設施、設備等。農機因為在農村工作,不便入駐工業區和城市等繁華地方,只能建在廣闊的農村,這種農機集中的地方。農機維修用地定為建設用地顯然不合理,也缺乏調查研究。
“設置這樣的農機維修用地門檻,弱勢的農機人根本買不起建設用地,相當于把農機維修行業逼上走投無路的境地。”嚴德敏說。
6月3日晚9點左右,在安徽省肥東縣參加“三夏會戰”的肥西縣農機手高云松,忙碌一天就要收工了。當他開著收割機從麥田里向外走時,突然被卡在了一個斜坡上,收割機熄火了。情急之下,他撥通了肥西縣德敏農機合作社高級技師嚴德敏的電話。在了解故障情況后,嚴德敏先是用手機指揮,高云松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握著手電筒查找問題,半個小時連線后,嚴德敏確認,收割機變速箱因缺油而損壞,已無法維修,因為收割機已經使用3年,過了保修期,高云松只好央求嚴德敏從肥西趕到肥東,幫他將機器修好。
“壞在田里不是個辦法,相比找拖車拖走,請修理工到田里修理更合算。”高云松說,他現在很后悔,今年“下地”(三夏搶收)前,沒有給機器保養。
一年一度的“三夏”,在農口來說,相當于“虎口奪糧”。5月10日,農業部發出2017年“三夏”農機跨區作業通知,力爭投入“三夏”生產的聯合收割機達到62萬臺,其中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穩定在28萬臺左右。希望冬小麥機收水平達到93%,夏玉米機播水平達到81%,黃淮海主產區小麥機收水平穩定在96%以上。
“機器換人”在農口已經普及,高云松只是62萬農機手中的一個。在這段最忙的時間內,他們這些農機手們最怕農機出故障。
據嚴德敏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農機廠家保修期通常只有一年,而社會化維修點較少,維修規模普遍較小、專業維修設備不足,加之農機易壞,專業農機維修高級工稀缺,一到農忙季節,像他這樣的專業農機維修人員十分忙碌,“三夏”期間,他每天不是在檢修設備,就是在去檢修的路上。
對此,有業內人士呼吁,在農業機械化已成常態的當下,亟須建起農機 “4S店”,為各類農機提供檢測、保養和維修。
鄉村急需農機“4S店”
每年春耕時節,阜陽市種糧大戶葛浩新都苦于分身乏術:調試農機、耕地、播種,一個人恨不得分成幾個人用。
近10年來,葛浩新先后投入上千萬元購買了各類農機,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成為附近村民眼中的種糧“達人”。“機器換人”越來越受種糧大戶的喜愛,從一組農機補貼資金數據可看出端倪。安徽省農機局、省財政廳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安徽全省全年農機補貼資金達15.981億元,比2015年提高10.98%。“十二五”期間,安徽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高達56.9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6倍,共補貼機具臺套數81.48萬臺 (套),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受益農戶數56.29萬戶,拉動社會投入資金137.48億元,均為“十一五”時期的2.2倍。
“對農業機械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直接激發了農戶購買農機的熱情。”高云松說。
隨著農機設備保有量的上升以及利用率不斷提高,檢修頻率也隨之提高。如何才能享受便捷的售后檢修服務成了種糧大戶最關心的問題。
“人累了歇一歇就好,機器壞了,可真讓人束手無措。”盡管已是種糧大戶眼中的“機器換人”達人,但葛浩新承認自己對農機檢修知識還了解不多。
6月6日,安徽省石臺縣奇峰村農機手檀石雄的旋耕機剎車片壞了,他所在的石臺縣全縣無人能修,只好到所在的池州市維修,單趟車程近3小時。“當時修理工在外服務,最快也要兩天才能取回。”檀石雄告訴記者,來回折騰還不算麻煩,怕就怕維修不及時會耽誤正常生產,他現在最怕大型農機設備“趴窩”田間,因為設備過于龐大,甚至連皮卡車牽引都不能將“大家伙”從田里拽出來。 “大型農機‘趴窩’是沒有提前檢修的結果。現在大型農機設備檢修主要靠人工,也就是檢修員憑經驗診斷,難免會錯漏一些問題。”嚴德敏對本報記者說。
在嚴德敏看來,修理小型設備比較簡單,一般換個零件就能完事。而大型設備,即使換零件也需要很長時間,更別說遇到一時檢查不出的故障了,如果有更加專業的檢測維修設備就好辦了。
一頭是不斷增加的農機,另一頭是農機維修跟不上。農機生產商“三包”義務基本上只有1年,多數農機使用壽命在5年以上,并且,后期維修的頻率更高。現行農機合作社,多是業務上的“合作”,多數機手維修只懂“皮毛”,農機壞了,指望不上生產商,農機合作社又解決不了,只能依靠社會化維修網點。
安徽省農機局公布的農機維修網點共有1329個,雖然看起來維修網點數量不少,但維修人員的水平、維修設備的配備、維修流程的規范與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并不適應。像收割機、插秧機、烘干機等大型農機,小型維修點修不了。維修人員的培訓五花八門,經銷商培訓是的,也有很多是維修人員“自學成才”。嚴德敏說,對一些新型農機,部分維修人員甚至不熟悉。
隱形門檻
德敏農機合作社是安徽省為數不多的農機一級維修點,在全省農機維修比武中得過一等獎,產品、維修服務范圍在安徽、江蘇、江西等地。
“不算各種小農機,德敏農機合作社年平均維修、保養農機1萬臺以上。由于具備資質的維修人員少,有的用戶需求不能馬上響應,特別是農忙時節,一部分維修需求只能通過電話或微信遠程指導。有的外地用戶為了趕農時,只得把機器用大貨車拉到我的合作社修理。”嚴德敏對本報記者說。
雖然不懂維修,但檀石雄承認,如果機手能正常維護、定期保養,大的毛病不會有,如果不肯換油,機器磨損就快。
6月6日上午,本報記者實地探訪德敏農機合作社發現,因為當地下雨,維修的農機增多,該合作社門前、道路兩旁停滿了農機。由于大棚下的維修場地遠遠不能滿足維修的需要,農機只能在露天、門前、路旁等地停放待修,有的收割機里存留的小麥經雨水淋泡,已經長出了芽。
嚴德敏告訴記者,農機露天停放,雨水澆洗著機器,油污、垃圾遍地,既擾民又污染環境,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交通隱患。據其介紹,為解決原先維修場地不足的問題,2013年,德敏合作社與當地部分農戶協商,租賃他們的空閑宅基地和荒地建維修大棚,提供農機免費停放維修。但這樣也仍然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場地有限,大塊頭農機占地大,隨著維修業務的不斷增多,維修場地越來越不夠用;二是用地不合法,國土部門多次上門要“強拆”。
記者查閱文件發現,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2014年下發的《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經營性糧食存儲、加工和農機農資存放、維修場所等用地,仍然必須依法依規按建設用地進行管理。”
而按照建設用地進行管理,對現行大多數農機維修合作社來說,幾乎不可承受。一是農機維修季節性明顯,與品牌汽車4S店不同,全年加起來只有3—4個月,空閑時間無用,并且需要存放農機,又不可挪作它用。二是即便接受建設用地對待,按照建設用地招拍掛程序,農機維修合作社投資強度小、稅收和畝均產出回報率小。這意味著,走常規程序,招拍掛肯定“拍不上”。
“如果純粹搞農機維修,是要虧錢的。”嚴德敏說,“員工工資、設備配套都是不小的投入,越是正規的維修,虧得越大。比如同樣是發動機清洗,用汽油通一通管子,擦擦干,也能發動,又快又省錢,用戶自然滿意;而正規保養需要用超聲波清洗機把油道里的油污干凈。同樣是安裝軸承,有的小維修點工人遇到困難時竟然硬生生地敲進去。”
在嚴德敏看來,農機維修用地與一般的農業設施用地不同,要像工廠那樣,有廠房,有硬化水泥場地、道路,有安裝維修設施、設備等。農機因為在農村工作,不便入駐工業區和城市等繁華地方,只能建在廣闊的農村,這種農機集中的地方。農機維修用地定為建設用地顯然不合理,也缺乏調查研究。
“設置這樣的農機維修用地門檻,弱勢的農機人根本買不起建設用地,相當于把農機維修行業逼上走投無路的境地。”嚴德敏說。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