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機“上天入地” 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步伐加快
“有了這個‘幫手’,一分鐘就能把幾個小時的活給干完,那效率高出很多倍!”在觀摩完無人植保機的現場操作后,洪合鎮的種糧大戶任培華便有了采購的想法。據了解,任培華目前擁有的農機大多比較傳統,所以今年他計劃購置一臺無人植保機。
作為農機大戶,秀洲區桑樂農機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金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當前用工難的情況下,換成無人植保機作業的話,平均每畝地的用工價格要減少80%左右,生產成本大大降低。黃金林告訴記者,無人機噴灑相對于傳統人工噴灑來說,還可以節省農藥30%、節水90%,在低空噴灑農藥,每分鐘可以完成一畝地的作業量,噴灑效率是傳統人工作業的30倍。
新型農機中不光有能“上天”的,還有能“入地”的。水田追肥通常都是人工作業,在田間管理上一直存在用工難、用工貴等問題。但借助旋耕開溝施肥播種一體機,每小時能夠完成60畝地以上的作業量,不僅能植保打藥水,還能開溝、播種、施肥,可謂一舉多得。當天的新型農機作業現場觀摩會上,還展示了農機作業精細化管理平臺、驅動圓盤犁、筑埂機等新型農機。
農業機械“上天入地”是秀洲區不斷推進“一換兩融合”、多途徑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縮影,也是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升級版、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的縮影。“人工轉向機器,分散種植轉為規模種植,傳統農民變身新農人,這些都是秀洲區農業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變化。”據秀洲區農經局農機管理站站長樓慶慶介紹,目前,秀洲區農機總動力已達18萬千瓦。
近年來,秀洲區以糧油產業為突破,加快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步伐。位于新塍鎮萬民村的農業部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項目,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98%,水稻產量比全區平均提高10公斤以上,畝均增加收益30元,每畝節本增效600元,項目區新增效益1260萬元,可謂是全區水稻產業“機器換人”的樣板點。
為減輕農民購機負擔,秀洲區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新型農機及秸稈綜合利用機械追加補貼及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等扶持政策,為“機器換人”提供支撐。2016年,秀洲區405戶農戶(合作社)享受了農機化補助,補貼資金達704萬元。
在大力推廣新型農機裝備的基礎上,秀洲區還通過試驗示范對新型農機進行相應改進,解決新型農機“水土不服”的難題。同時,秀洲區還加強部門聯動,積極開展對比試驗和相關技術人員培訓,提升關鍵環節的新型實用農機化技術在特色產業中的推廣與應用,提高新型農機技術的利用率。昨天上午,秀洲區2017年度植保無人機操作技能培訓班也正式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