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麥客”將駕大型農機征戰19省份 可為農民增收7億
成孝勇的專業合作社共有90多臺農機,包括插秧機、拖拉機、收割機等,待領到《農機跨區作業證》(以下簡稱《作業證》)后,5月初就讓首批“麥客”出征四川等地。“外地收割結束后在6月初回到鹽城,正好趕上本地小麥收割期。”成孝勇告訴記者,每年從5月到12月都是合作社“麥客”們的忙碌季節,“去年7月下旬,我們組織40多臺聯合收割機,到廣東、廣西、湖南等地跨區收割水稻,10月中旬陸續返回本地收割,臺均跨區收割1500多畝,作業純收入9萬多元,其中每位農機手獲得四五萬元的年收入。”
與成孝勇的專業合作社“主攻”南方農村不同,射陽縣為民機械化插秧專業合作社社長陳洪榮今年首先將跨區目標定在北方。“我們大概在5月6號就去河北唐山,參加那里的插秧。”陳洪榮昨天對記者說,合作社的20多臺乘坐式插秧機在河北插秧結束后,再返回鹽城本地插秧,此后可憑《作業證》到各地的水稻種植區作業,“去年通過跨區作業增加毛收入200多萬元,農機手人均領到4萬元的工資,而沒有《作業證》,是不可能取得這么好的效益。”
據陳洪榮介紹,他們合作社的農機都是通過卡車運輸到各地,憑借《作業證》,不僅免掉收割機和插秧機的過路過橋費,連卡車的相關費用也免了。“這一年下來可以省掉不少錢呢,合作社的效益相對提升了,農機手的收入就增加了。”成孝勇的聯合收割機體積龐大,一輛卡車只能裝載一臺,“這么多卡車大半年時間里在不同省份作業,如果都收過路過橋費,那得要多少錢啊!”
“通過農機跨區作業,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昨天,市農委農機管理處處長張尊忠告訴記者,我市去年利用作業時間差,組織聯合收割機、插秧機開展跨省市作業,南到海南、北到內蒙古,橫跨19個省(市、自治區),通過跨區作業年為農民增收8.2億元。“今年將發放跨區作業證超過7000張,參加跨區作業機械超過16000臺次,可為農民增收7億元以上。”
記者了解到,《作業證》是跨區作業機車免交車輛通行費的憑證和依據,今年發放工作已經啟動,預計今年的農機跨區作業從5月初開始,至12月初結束。每張《作業證》上加印了對應的二維碼,并建立了相應數據庫,群眾可通過手機掃描軟件查驗《作業證》真偽和相關信息。
“《作業證》都是免費發放,縣級以上農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發放和管理工作,不得跨行政區域發放,不得委托中介組織、農機經銷單位等發放。”張尊忠說,持有跨區作業證的機手,不僅享受免交過路過橋費的好處,還能通過農機跨區作業直通車了解各地作業信息,有助合作社和農機手找農活以及農戶找農機,同時也能享受當地農機部門提供的各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