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農業供給側,刻不容緩
2017-02-15
福建日報3520
核心提示:“目前成熟的花菜滯銷壓力得到基本緩解,市場恢復平穩,收購價已達每公斤1.6至2元。”13日,曾埭村委會主任黃維滿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曾埭菜農的困境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反響熱烈,截至13日,各方采購花菜超5萬公斤,幫助菜農解了燃眉之急。
“目前成熟的花菜滯銷壓力得到基本緩解,市場恢復平穩,收購價已達每公斤1.6至2元。”13日,曾埭村委會主任黃維滿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曾埭菜農的困境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反響熱烈,截至13日,各方采購花菜超5萬公斤,幫助菜農解了燃眉之急。
在感動于愛心偉力的同時,記者更深刻感受到,發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要且迫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指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在氣候暖和和蔬菜豐產的當下,曾埭花菜滯銷的情況絕非個案,是一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因此深入剖析,頗具借鑒意義。
曾埭村是個典型的農業村,人口2700多人,有連片耕地千畝,在制造業和民營經濟發達的晉江市十分罕見。由于土地肥沃,水源充裕,利于耕作,素有“金曾埭”的美譽。10多年來,曾埭村都以種植蔬菜為主,此次出現嚴重滯銷,就供給側而言,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種植結構比較單一。曾埭蔬菜長期種植的品種以花菜和絲瓜為主,少數穿插小白菜、春菜等水葉菜。花菜的種植期在每年的8月至12月,收割期在10月至第二年的3月,加上都是同一品種,花菜成熟后采割期只有幾天。此次適逢暖冬,花菜生長很快,成熟期逐漸疊加,曾埭村峰時一天就可以提供2萬公斤的成熟花菜,出現市場供過于求,導致滯銷。
二是銷售渠道單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曾埭的花菜長期以來幾乎都是外地收購商前來采購,銷售的終端大部分都是在北方市場。今年由于北方花菜豐產,本地市場需求基本達到飽和狀態,而作為生產方的菜農,對市場行情并不敏感,導致量升價跌。加上2015年花菜價格高企,2016年春節前達到每公斤十七八元,于是菜農今年全部跟風大面積種植花菜,缺乏對市場的預見性,風險意識薄弱。
三是生產方式傳統。曾埭村種植蔬菜的農戶有70戶,種植面積均沒超過20畝,其中50戶的種植面積在10畝以上,還有10多戶都只有幾畝。除了種植規模小,生產方式也是相對傳統,各戶單干。雖然現在農戶提高了食品意識,都能達到無公害蔬菜的標準,但由于種苗和生產資料未實現集中采購,亦會造成生產成本較高。
花菜滯銷也引起了曾埭村兩委的深刻反思。
“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如何實現千畝良田旱澇保收,我們將認真思考尋求對策。”黃維滿表示。
在調整種植結構方面,不斷豐富種植品種。由于花菜是曾埭村的傳統主打品種,無論在種植經驗和對外知名度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優勢。最現實的做法是做強做優,引進更多的花菜和蔬菜品種,提供更加多樣、更高質量的花菜產品。積極與大型商超對接,不斷擴大多元化的銷售渠道,也成為曾埭村在此次滯銷事件后,感受最為深刻的迫切之舉。
而在全省都在大力建設美麗鄉村的當下,如何實現農業特色種植與鄉村旅游等新興業態的深度融合,成為現實中最為迫切的考量。
就曾埭村而言,無論成為安海的后花園,還是打造休閑旅游目的地,都必須有突出的特色主題。令人樂見的是,已經入駐的臺灣社區營造團隊正在幫助其打造以“彩虹”為主題的休閑鄉村旅游。
本報8日報道,省農科院蔬菜研究中心在寧德市蕉城區赤溪高優農業示范園推廣種植彩色花菜,引起曾埭村菜農的極大興趣。“我們可以穿插種植紫色、黃色和寶塔花菜,打造彩虹菜田,一定可以吸引更多人來曾埭。”
五顏六色的彩虹村莊,傳統又時尚的彩虹米粉,再加上彩虹菜田……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