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改革呼喚農業大央企 急需帶頭走出去
2017-01-14
中國經營報4740
核心提示: 遠在南美洲,巴西農民每年手中收到的化肥和農藥,很多都是來自中國制造,但是巴西農民只能把產品賣給歐美貿易商,再轉手進入中國。
遠在南美洲,巴西農民每年手中收到的化肥和農藥,很多都是來自中國制造,但是巴西農民只能把產品賣給歐美貿易商,再轉手進入中國。
中國在種業和個別化肥產品,以及貿易環節的缺失,使得中國在國際農業的話語權微弱。培養一個大型農業央企,在種子、化肥和農藥環節填補空白是農業人的呼聲。
農業供給側改革漸熱
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概念,并闡述了“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此后,隨著2017年對“一號文件”的預期漸熱,農業供給側改革政策關注度開始逐漸升溫。
資料顯示,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確保糧食”;12月14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去一降一補”(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將成為改革的重點;12月19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
而農業供給側改革不同于能源、化工行業,行業的市場化進程中缺少具有話語權的大型企業的帶頭引領。
北京農管家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趙欣培在“糧食財富論壇”上表示,農資的成本非常高,比如目前中國融資經營的環境仍然比較混亂。經銷的體系也非常大,此外在流通的過程中會出現假冒偽劣的產品,而且價格很混亂,這樣的話,農民怎樣能拿到價格便宜、質量優質的融資是很大的問題。
北方一位農民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我們買種子的時候,就是隨便在個人攤位上買,沒有什么知道的,也不知道種子具體的性能,人家說好我們就買。”
急需央企帶頭
即便在海外,中國進口需求量的大豆,也遭遇了海外貿易商的價格圍剿。
“在糧食收獲之前,貿易商們就已經瓜分了產量。”中巴產業園袁列解釋,“在耕種的時候,ABCD四大貿易商會給種植戶提供種子的貸款,隨后還會提供化肥、農藥和農機。收獲后,巴西種植戶只能把大豆賣給貿易商,并按照五五分的方式進行分紅。”
袁列同時指出,“其實貿易商提供給種植戶的農機和化肥、農藥有一部分就是中國產的。中國企業可以復制這一模式。”
但是,巴西一家國有農業企業董事長萊昂納多·桑托斯向記者表示,“中國和巴西國企展開合作,受到了歐美貿易商的阻撓。他們控制了貨源。”
糧食貿易專家徐建飛表示,在海外我們需要大型央企,走出去。
趙欣培表示,實際上相對于國外來講,我們現在農業生產技術有一定的差距,產出相對于國外還是比較低,我們農民獲得技術就有一定的掌控,他們缺乏專家的指導,也缺乏農業種植規模化的經驗,這樣就造成農業不論從管理,還是技術方面,成本相對于國外都很高。
相關鏈接
從2017年來看,農業問題更被提到了戰略的高度,主要源于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大篇幅地提及農業供給側改革,可見農業供給側改革將成為2017年工作的主旋律。
近期以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受到中央高度關注,尤其隨著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召開,相關支持政策也陸續推出。工信部、農業部、發改委三部委聯合印發《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農機“十三五”規劃也在近期正式印發,旨在促進我國由農機制造大國向農機制造強國轉變,增強農業機械有效供給能力,提升我國現代農業生產水平。
在農業國企改革方面,中儲糧與中儲棉重組經國務院批準,中儲糧總公司和中儲棉總公司實施重組,中儲棉總公司無償劃轉并入中儲糧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重組后的中儲糧將成為國內的農產品(12.260,-0.11,-0.89%)企業集團,進一步增強農產品宏觀調控能力。1月11日,中儲糧與中儲棉重組大會在京舉行,標志著兩家央企重組工作正式實施。
標簽:
供給側改革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