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在新常態下持之以恒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01-10
人民網-貴州頻道4810
核心提示:1月9日召開的貴州省農業工作會議釋放出強烈信號:2017年,貴州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要任務,以優化供
1月9日召開的貴州省農業工作會議釋放出強烈信號:2017年,貴州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要任務,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園區建設為平臺,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持之以恒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貴州省農委主任袁家榆在講話中指出,貴州的農業發展,必須樹立大農業、大食物的觀念,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進一步調順區域結構、調優產業結構、調強經營主體結構。
調順區域結構:選擇基礎設施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塊,在現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帶基礎上,科學劃定玉米、水稻、小麥生產功能區和油菜、馬鈴薯、薏仁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成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確保2017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油菜播種面積穩定在8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90萬噸以上。
調優產業結構:堅持因地制宜,擴大蔬菜、食用菌、辣椒、精品水果等優勢特色產業種植規模,提升生產水平,促進茶園、核桃等規模較大的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按照“穩生豬、增牛羊、擴家禽、養特色”的方針,加快發展生態養殖業。
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實施奶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提高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和增長貢獻率。確保2017年畜牧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肉類總產量210萬噸,禽蛋產量18.9萬噸,牛奶產量7萬噸。要加快轉變漁業養殖方式,促進漁業提質增效,確保2017年完成水產品產量32萬噸。
調強經營主體結構:出臺《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更好服務全省脫貧攻堅十項措施》,對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實行數據化管理,推進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促進龍頭企業擴量提質。建立農民合作社名錄,推進合作社規范發展,提高合作社帶動能力。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推動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
持之以恒推進產業扶貧,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會議指出,貴州農業產業要取得長足發展,必須要整合優勢資源和部門力量,精準推進產業扶貧工作。扎實推動產業扶貧基金落地落細。
產業扶貧基金,具有成本低周期長,覆蓋行業寬,擔保風險等特點,對農口而言是調結構、發展壯大優勢產業的一大契機。相關單位要主動參與,主動作為,尤其是在項目申報、遴選、風控評估環節發揮主導作用。要適應新形勢,盡快提高貴州的政策和業務水平,及早與受托企業進行接觸,著手選好項目和龍頭企業,為基金申請使用奠定基礎。
編好產業扶貧實施方案。要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聚焦資源稟賦,聚焦地方優勢特色產業,聚焦利益聯結機制,盡快編制出臺50個重點貧困縣產業扶貧實施方案和20個極貧鄉鎮脫貧攻堅子基金實施方案。建立產業精準扶貧臺賬,摸清貧困人口底數,掌握脫貧人口增數,減少貧困人口基數。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扶貧動態評價指標體系,對產業扶貧實行掛圖作戰、掛牌督辦,加強調度和督查工作,確保項目實施進度和質量。
推進裂變發展與貧困戶緊密結合。緊緊圍繞“一年示范、兩年提升、三年突破”的目標,持續推進重點產業裂變發展,在確保完成目標任務的同時,更加注重利益聯結機制建設。
要大力推廣“三變”改革增收模式、“公司+農戶(家庭農場)”帶動模式、農業園區就業增收模式等。新型經營主體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等新興業態,進一步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提高農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要重點突出農民參與的角色,構建向貧困群眾傾斜的收入分配機制,防止把“帶動”變成“代替”,切實保障貧困農戶的利益。
持之以恒推進綠色發展,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會議強調,2017年,貴州要以生態環境保護、農業減量投入、資源循環利用和農業生態修復為重點,打造一批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切實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要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制定和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百鄉千村”行動計劃》,完成100個以上省級試點建設。創建50個以上“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行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和農副產品綜合利用,促進“產銷互補”,變廢為寶。創建40個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以水稻、蔬菜、茶葉等作物為重點,集成示范一批病蟲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大面積推廣應用,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推進地膜清潔生產和實施農田殘膜回收利用試點,開展地膜專項整治和綠色防控行動。在火龍果、獼猴桃等水果基地、規模商品蔬菜基地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推進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深入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行動,對陡坡地、生態脆弱地、重要水源保護區、水土流失嚴重區要堅決把糧食退下來,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實施退耕還草、退牧還草、林草結合、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全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水肥一體化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農作物有機肥推廣應用面積達到800萬畝以上。
持之以恒推進園區建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會議要求,2017年,在繼續發展增加省級農業園區數量的同時,要提升農業園區發展質量。把農業園區建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排頭兵。
要制定農產品產地加工補助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新產品研發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建立健全物流配送、新產品研發等設施體系,把園區建成集“生產、加工、營銷、科技”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大力拓展農業園區功能,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把農業園區建成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區和先導區,實現由省級農業園區向現代農業示范區躍升。
把園區建成農業科技孵化園。充分發揮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支持建立1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建成1500萬畝以上產業基地,建設10個園區物聯網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帶動、親自行動、科技推動,培育一批創業創新帶頭人。
把園區建成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樣板田。建立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對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實行全過程標準化管理。提高“三品一標”認證率,把園區作為地方農產品標準制定基地,加快農產品地方標準制定。
把園區建成招商引資主平臺。依托農業園區平臺,著力招大商、引大資,加強對簽約項目跟蹤落實,提高項目簽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和投產達產率。實現簽約一批,落地一片,引進一家,帶動一方。
持之以恒推進“三品一標”認證,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會議強調,要綜合施策、多措并舉拓寬市場銷售渠道,讓貴州特色農產品賣得掉、賣得快、賣得好。
強化質量監管。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加大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嚴格控制農產品農獸藥殘留超標,全省主要農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97%以上。加快農產品認證。新增認證“三品一標”種植面積700萬畝以上、無公害農產品600個以上,每個市(州)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2個。
集中力量建大品牌。堅持“同一區域、同一產業、同一品牌、同一商標”導向,著力打造一批和省級農產品知名品牌。對同一產品品牌多、品牌分散、知名度不高,要打破品牌名稱區域藩籬,集中力量創建一個能代表貴州特色的公共品牌。
鼓勵企業聯合創建品牌和地方政府主導創建地方公共品牌。打造現代營銷體系。繼續舉辦好具有貴州特色的農產品展覽展銷會,鼓勵企業參加國內外各種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農產品交易會,加大貴州“十佳農業品牌”宣傳推介。加快推進省級農業大數據中心建設,開展信息進村入戶整縣推進工作,實現農業信息互聯互通,暢通黔貨出山和網貨下鄉雙向通道。
持之以恒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動力
會議指出,要堅持向改革要動力,釋放發展潛力,增強發展能力,把農村改革工作做細做實,把改革成果做大做強。把“三變”改革作為農村改革的“牛鼻子”。
推動“三變”改革向縱深推進,鼓勵通過資源資產技術入股、財政直接支持、平臺公司帶動、異地置業、金融保險扶持等方式,支持農民和村集體探索股份制經營和分紅。
要聚焦農民權益這個核心問題,讓貧困戶真正分享“三變”改革紅利。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17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要注重方式方法,著力化解矛盾糾紛,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頒成“鐵證”。
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建立以縣為重點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搭建承包地經營權、林權等生產資源和農村集體資產交易信息發布和交易服務平臺。積極引導農民在自愿基礎上,通過租賃、互換、托管等方式,推動連片種植,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要落實“三權分置”意見。按照《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要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貴州省實際,加快出臺“三權分置”方案并組織實施,充分維護承包農戶使用、流轉、抵押、退出承包地等各項權能。
要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強化監管,逐步推行“四到縣”制度,項目安排、批復、調整、驗收等管理權限逐步下放。強化資金統籌整合,重點扶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種業發展、科技推廣、品牌建設等環節。要創新金融支農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市、縣農業擔保體系,支持各地設立小微企業及“三農”擔保貸款風險補償金,推廣“聯保貸款”、“兩權”擔保貸款等模式。切實抓好貴陽市、黔西南州、銅仁市、畢節市和六盤水市金融支農試點工作。大力推進“農產品價格指數”、“農產品氣象指數”、“期貨”等保險試點工作,促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
持之以恒加強隊伍建設,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人才保障
抓農業農村工作,關鍵要有一支作風務實,工作扎實,知識充實,行動落實的干部隊伍。對此,會議強調,要以“鐵”的紀律抓廉政建設。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深入落實“兩個責任”,構建縱向銜接、橫向交錯的監督管理機制。深入推進農業系統強農惠農資金使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堅決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權力尋租等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以過硬和業績樹立農業系統的良好形象。
要以“嚴”的標準抓作風建設。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要切實加強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把黨的責任扛在肩上,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十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深入開展治庸治懶治散行動,切實解決自由散漫、出勤不出力、干活不用心、推諉扯皮等問題,營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圍。
要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強化政風督查考核問責,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對執行力強、積極性高、成效顯著的地區,項目資金要重點傾斜,相反則要大幅調減。要以“學”的態度抓能力建設。鮮活的經驗在基層,生動的實踐在群眾,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各級農業干部要主動沉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調研、認真思考、加強分析、強化服務、練強內功。
要大興學習之風,加強對農業現代化相關理論知識學習,更加注重用市場的辦法推動農業發展工作,更加注重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農業發展工作,更加注重用復制典型模式來推動農業發展工作。要大興實干之風,為官避事平生恥,敢于直面問題,矛盾面前不躲閃,挑戰面前不畏懼,困難面前不退縮,激流勇進,實干巧干,聚焦熱點,抓住重點,解決難點。
要持續推進“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加大農技干部選派力度,在專家團隊管理上要更加精細化,在選派人員上要更加精準化,真正把農業專家隊伍打造成為政策知識的“播種機”、農業科技的“傳輸機”、基層實情的“收割機”、答疑解難的“服務器”,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