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如何變成“香餑餑”? 合作社理事長和秸稈轉化的故事
2017-01-03
農民日報8500
核心提示:我們的秸稈是香餑餑,產品供不應求,除供應江浙滬客戶外,還銷往安徽、湖北、福建等地,最遠的通過火車運到了內蒙和西藏。近日在
“我們的秸稈是‘香餑餑’,產品供不應求,除供應江浙滬客戶外,還銷往安徽、湖北、福建等地,最遠的通過火車運到了內蒙和西藏。”近日在江蘇省鹽城市可再生能源會議上,該市大豐區眾鑫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沈琴介紹經驗時說。
“偷”出的商機
辦了家庭農場,規模大了,滿田的秸稈卻成了大問題。一時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他們只好花錢雇工將秸稈攏好集中堆放到田頭。
幾天后的一個早晨,有職工報告說田頭堆放的秸稈被人“偷”了,原來是鄰縣的一家蘑菇生產企業收購秸稈,附近的農民順手給賣了,教師出身的沈琴不由得眼前一亮,原來秸稈是有去處的,而且可以帶來效益,再一打聽,秸稈加工后不僅能用來長蘑菇,由于與進口牧草相比價格只是其幾分之一,還是廣大牛場羊場歡迎的替代飼料。于是,沈琴主動找到這家蘑菇廠簽訂了常年供貨協議,供過幾次貨后才發現,靠家庭農場的這點秸稈是遠遠不夠的,僅蘑菇廠每年就需上千噸,飼料秸稈的需求量則更大,沈琴隱隱感覺到,秸稈加工做好了可以由副業變成主業。
2014年春,正當沈琴他們在為完成合同任務到處尋找秸稈資源時,獲悉大豐經濟開發區農業區正在為秸稈處理犯難,便主動上門接下了任務,并注冊成立了合作社專門從事秸稈收貯。簽訂協議時,看到沈琴是個女的,開發區的同志便撂下了話:開發區秸稈“雙禁”工作是塊硬骨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僅鄰近縣城,而且沈海高速和疏港航道穿境而過,全區的飲用水備用水源緊鄰其農區。說白了是十幾萬雙眼睛盯著,鼻子嗅著,領導關注,群眾關心,言下之意是“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沈琴回答得也很干脆: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得漂亮。
拼出的信譽
說起來容易,真做起來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秸稈從田頭到場頭,從原料到產品的過程中,他們碰到了三個難關:先是按期清理關。由于夏收夏種季節性很強,要在短短的十多天里將開發區農區幾萬畝秸稈全部清理完畢確實是場硬仗,早晨是村組干部來收貯點“搶”機器,一臺撿拾機幾家爭,每天天剛亮機手就下田,晚上是農戶下田攔機器,都急著先把自己承包地里的秸稈清理掉,有時候半夜機器才能回來,機器維護只能安排在后半夜。接著是保障關。麥收開始后,20多畝地的收貯點秸稈很快就堆得滿滿的,象一座座小山,只能往就近田地的道路上堆放,一個收貯點一下變成了四個收貯點,防火成了頭等大事,沈琴帶著工人白天值守、夜晚巡邏,后期夜里干脆睡在了路邊草垛里。再后來碰到了儲存加工關。不管蘑菇基料還是牛羊飼料,對秸稈長度、水份都是有要求的,飼料秸稈的要求尤其高,不能有一點雜質和霉變。而地處黃海之濱的大豐夏秋收獲季節往往少晴多雨,特別麥收時節一般正碰上梅雨,空氣濕度大。態度決定一切,沈琴下定了決心,人家不能做的,我們要創造條件做起來,人家能做的我們要力爭做到。說干就干,他們采取工具加人海戰術,買了上千米塑料膜,不管是原料秸稈還是成品,刮風下雨時立刻蓋上,嚴防死守,天放晴了再掀開通風透氣,在加工過程中,嚴把各道質量關口。
老天不負有心人,沈琴他們秸稈成品的干物質含量、去雜程度、外觀品相等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同行中。拼死累活克服“三難”后,沈琴整個人也變了樣,麥收結束后再到開發區管委會,一位當初見過的同志幾乎認不出她:怎么一個夏天曬得這么黑,好象從非洲來的。沈琴的叔叔也打來了電話:如果家里困難跟叔叔說一聲,沒必要把自己逼得這么苦。其實只有沈琴自己心里清楚,她是把秸稈利用當著一篇大文章在做,雖然辛苦,但心里有一種成就感。
開發區的秸稈收貯工作年就這樣平靜過去了,2015年開春,原先忙碌但平靜的收貯點卻突然不平靜起來,不少養牛場的老板聽說這里秸稈的品質過硬,紛紛找上門來。都說上海人精明,一位在昆山和常熟辦有兩家奶牛場、在江浙滬養牛行業有一定影響的上海老板明確說,只要是沈老師的貨,我們的采購價就比其他供貨商每噸高20元。一位蘇州的老客戶不僅帶來了訂單,還隨身帶著一封感謝信,原來是去年底他們有一筆貨款多打了2萬多元,春節前結帳時沈琴發現了便在出差途中冒著大雪將余款現金送上了門。其實自合作社成立之初,沈琴就確立了經營宗旨:誠信為本,品質為王。他們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除了各路客戶,收貯點還迎來了不少交流的同行,省、市、區農委的相關領導也親臨調研指導。
闖出的新路
沈琴他們可謂做足了秸稈綜合利用這篇大文章,為秸稈利用闖出了新路。在眾鑫合作社收貯點沒有秸稈下腳料一說,不管什么樣的秸稈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在秸稈撿拾到收貯點分揀加工后,的秸稈送牛場、羊場、軍馬場作飼料,其次的送造紙廠作原料、菌菇廠作蘑菇基料,再次的送生物質電廠作燃料、林地改良土壤作肥料。
他們有一支專門的作業隊伍和成熟的操作流程,作業機手來自黑龍江、河北石家莊和江蘇連云港等地,作物收割后,合作社時間安排機手到田間撿拾打包,村組安排農民將秸稈小包運送到收貯點,收貯點安排工人解包、翻曬、分揀、加工,成品外運。除了收貯加工大小麥和水稻黃秸稈,眾鑫合作社還通過收割加工青貯飼料將秸稈處理程序向前道延伸,即在莊稼成熟上場前10天左右,大小麥帶粒、玉米帶棒收割。
2016年6月,江蘇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的鐘小仙研究員等牧草專家實地調研后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是一家在用心做秸稈加工的合作社,他們真正為秸稈找到了出路,趟出了牛羊飼草資源的新路,不僅為政府解決了秸稈“雙禁”難題,而且降低了牧場的飼料成本,同時還幫農民增加了收入。目前,除了大豐開發區外,沈琴他們又接受了大豐區萬盈鎮10多萬畝農田的秸稈收貯任務,向他們訂購秸稈的常年客戶已達34家,近3年來,每年收貯處理黃秸稈和青秸稈近10萬噸。周邊村組的農民在收貯點打工,既能賺錢,又能顧家,由于青貯收購價高于成品糧,近3年來還幫助農民增加收入1000多萬元。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