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讓農業更有“腦力”
2016-12-16
客家新聞網-贛南日報 3820
核心提示:今年臍橙將減產30%以上,預訂需要提前;最近贛南天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臍橙口感提甜。整體今年預測:減產、增收。一個多月前,
“今年臍橙將減產30%以上,預訂需要提前;最近贛南天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臍橙口感提甜。整體今年預測:減產、增收。”
一個多月前,贛縣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面向果農發布了一則臍橙市場行情預報,內容隨即被火爆的臍橙銷售市場所印證。不少果農喜出望外:以前對行情把握不足,只能縮手縮腳闖市場;如今有了“智慧農業小播報”,闖市場更有感。
由于粗放生產、分散經營和農業自身的季節性特征,信息不對稱成為貫通傳統農業產業鏈的共性問題。生產流通數據滯后,使得農民決策只能靠經驗;農產品質量信息不透明,導致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缺乏信心。
為破解農業發展難題,農業部于10月印發《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通過在江西等21個省(區、市)示范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的集成應用,讓農民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贛縣以發展智慧農業為抓手,積極探索大數據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有力促進了臍橙、油茶、蔬菜等農業主導產業提質增效。
“通過大屏顯示,我們能清晰看到氣象、土壤、經濟、電商、食品、專家庫等海量數據信息,為政府部門、農業生產經營者科學把脈。”12月10日,站在贛縣智慧農業展示中心農業大數據平臺大屏幕前,負責項目運營的江西中新云農科技有限公司CEO劉楊向記者介紹。
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智慧農業在普及應用過程中源源不斷地積累各種大數據,并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加工和運用,充分實現其市場價值的轉化。
“以農業生產數據分析為例,”劉楊說,“2015年臍橙口感普遍較差、市場價格不高。我們比對歷年氣象數據后發現,2015年日照時長是近50年中的一年。由此得出結論:日照時長是影響臍橙口感的重要指標,臍橙口感又是影響銷售價格的重要因子。今年日照時長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我們可以提前指導相關的生產與銷售。”
如同智慧農業中的“腦力”,大數據為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提供技術服務,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定位儀、農業市場的導航燈和農業管理的指揮棒,有效解決精播、精施、精準控制、全程溯源等瓶頸問題,驅動農業向精準化、智能化轉變。
在贛縣現代農業示范區,300多個傳感器、800多個攝像頭監測點遍布在18個農業生產基地,記錄和傳輸農作物的各種生產環境數據。農技人員通過手機或電腦就能實時監測每一株作物的狀態,及時調整溫度、濕度、光照度等指標,一個人輕松搞定管理工作。
影響農業生產因素非常復雜,比如病蟲害的發生,往往是來自土壤、氣候的綜合因素所致,農民難以準確防治。示范區各基地每天都會進行“四情”(蟲情、災情、苗情、墑情)數據采集,智慧農業專家服務團隊以遠程會診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歸納與分析,提出處置建議。
12月1日,在王母渡鎮春秋農莊智慧農業監測點,攝像頭采集到一株臍橙樹葉子根部發黃,圖片數據被傳送至“贛縣柑橘黃龍病監測與智能識別系統”上。隨后,縣果業局專家登錄系統平臺對采集的圖片進行蟲情識別,通過對比系統內臍橙疾病數據庫,診斷該樹有近10個病蟲卵,有黃龍病發病趨勢,建議進行剪枝、打藥處理。
著眼于解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溝通銜接問題,贛縣正在構建農產品追溯系統數據庫,將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業務數據進行關聯整合,做到過程可監控、身份可查詢、責任可追究。
“橙先森”是贛縣本土互聯網臍橙電商品牌,每一個“橙先森”外包裝上都印有二維碼,掃一掃便能深入了解農田實時圖像、種植氣候土壤數據、施肥打藥記錄、采摘檢測信息等從源頭開始的所有質量信息。該品牌創始人劉杰明說,數據共享模式不但提升了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信任,同時也規范了農產品市場秩序,對品牌推廣非常有好處。
隨著數據采集與應用方式的不斷豐富,大數據正滲透到現代農業的方方面面。縣委農工部部長簡慧文說,贛縣將圍繞“種得好、管得好、賣得好、服務好”四大功能,加快建設智慧農業,加強農業農村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實現更完備的信息化基礎支撐、更透徹的農業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數據資源、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貼心的公眾服務,為打好現代農業攻堅戰增添新動力。
一個多月前,贛縣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面向果農發布了一則臍橙市場行情預報,內容隨即被火爆的臍橙銷售市場所印證。不少果農喜出望外:以前對行情把握不足,只能縮手縮腳闖市場;如今有了“智慧農業小播報”,闖市場更有感。
由于粗放生產、分散經營和農業自身的季節性特征,信息不對稱成為貫通傳統農業產業鏈的共性問題。生產流通數據滯后,使得農民決策只能靠經驗;農產品質量信息不透明,導致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缺乏信心。
為破解農業發展難題,農業部于10月印發《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通過在江西等21個省(區、市)示范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的集成應用,讓農民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贛縣以發展智慧農業為抓手,積極探索大數據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有力促進了臍橙、油茶、蔬菜等農業主導產業提質增效。
“通過大屏顯示,我們能清晰看到氣象、土壤、經濟、電商、食品、專家庫等海量數據信息,為政府部門、農業生產經營者科學把脈。”12月10日,站在贛縣智慧農業展示中心農業大數據平臺大屏幕前,負責項目運營的江西中新云農科技有限公司CEO劉楊向記者介紹。
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智慧農業在普及應用過程中源源不斷地積累各種大數據,并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加工和運用,充分實現其市場價值的轉化。
“以農業生產數據分析為例,”劉楊說,“2015年臍橙口感普遍較差、市場價格不高。我們比對歷年氣象數據后發現,2015年日照時長是近50年中的一年。由此得出結論:日照時長是影響臍橙口感的重要指標,臍橙口感又是影響銷售價格的重要因子。今年日照時長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我們可以提前指導相關的生產與銷售。”
如同智慧農業中的“腦力”,大數據為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提供技術服務,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定位儀、農業市場的導航燈和農業管理的指揮棒,有效解決精播、精施、精準控制、全程溯源等瓶頸問題,驅動農業向精準化、智能化轉變。
在贛縣現代農業示范區,300多個傳感器、800多個攝像頭監測點遍布在18個農業生產基地,記錄和傳輸農作物的各種生產環境數據。農技人員通過手機或電腦就能實時監測每一株作物的狀態,及時調整溫度、濕度、光照度等指標,一個人輕松搞定管理工作。
影響農業生產因素非常復雜,比如病蟲害的發生,往往是來自土壤、氣候的綜合因素所致,農民難以準確防治。示范區各基地每天都會進行“四情”(蟲情、災情、苗情、墑情)數據采集,智慧農業專家服務團隊以遠程會診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歸納與分析,提出處置建議。
12月1日,在王母渡鎮春秋農莊智慧農業監測點,攝像頭采集到一株臍橙樹葉子根部發黃,圖片數據被傳送至“贛縣柑橘黃龍病監測與智能識別系統”上。隨后,縣果業局專家登錄系統平臺對采集的圖片進行蟲情識別,通過對比系統內臍橙疾病數據庫,診斷該樹有近10個病蟲卵,有黃龍病發病趨勢,建議進行剪枝、打藥處理。
著眼于解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溝通銜接問題,贛縣正在構建農產品追溯系統數據庫,將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業務數據進行關聯整合,做到過程可監控、身份可查詢、責任可追究。
“橙先森”是贛縣本土互聯網臍橙電商品牌,每一個“橙先森”外包裝上都印有二維碼,掃一掃便能深入了解農田實時圖像、種植氣候土壤數據、施肥打藥記錄、采摘檢測信息等從源頭開始的所有質量信息。該品牌創始人劉杰明說,數據共享模式不但提升了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信任,同時也規范了農產品市場秩序,對品牌推廣非常有好處。
隨著數據采集與應用方式的不斷豐富,大數據正滲透到現代農業的方方面面。縣委農工部部長簡慧文說,贛縣將圍繞“種得好、管得好、賣得好、服務好”四大功能,加快建設智慧農業,加強農業農村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實現更完備的信息化基礎支撐、更透徹的農業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數據資源、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貼心的公眾服務,為打好現代農業攻堅戰增添新動力。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