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探路糧食價格市場化 跌幅在預期內
2016-11-11
財新網4520
核心提示:九月,正逢秋收,新季玉米陸續上市,失去托市價格支撐的玉米均價下跌。根據卓創資訊的數據,截至9月27日,國內玉米
九月,正逢秋收,新季玉米陸續上市,失去托市價格支撐的全國玉米均價全面下跌。根據卓創資訊的最新數據,截至9月27日,國內玉米均價1673.75元/噸,一周累計下跌92.75元/噸,而本月的全國均價,同比跌幅為16.83%。已經率先上市的華北地區玉米主流出貨價格,約在1420元/噸-1580元/噸之間。
受玉米現貨市場的疲軟帶動,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主力合約C1701,自6月起至9月底,連續收跌。該期貨價格6月份上沖至最高點1680元/噸,隨后震蕩下行,截至9月26日,出現最低點1409元/噸,跌幅約16.13%。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監測部處長李喜貴,在9月18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玉米產業大會上表示,玉米價格或將跌至十年來最低點,“現在玉米價格已 經進入下行通道。國內價格如果靠市場形成,下一步波動幅度會加大。”
不過,卓創資訊分析師唐曉霄表示,目前市場價格跌幅基本在預期內,預計底部在1550元/噸-1600元/噸。
農民的沖擊
山東山東作為玉米加工企業集聚大省,對價格反應靈敏。唐曉霄表示,山東地區中秋節后大量收割玉米,價格從9月16號開始“跳水式”下跌。
價格大跌,遠低于農民的心理預期,山西、山東地區都出現了農戶“惜售”的情況。“后期肯定要解決賣糧難,在今年11月份之前,這個價格很難說有上漲的趨勢,11月到過年是需求平淡期,也不會有漲。”唐曉霄說。
在東北地區,一些習慣了國家臨儲政策的農戶還沒摸清“市場化”的情況。吉林省扶余市農戶老李說,往年收割的玉米,都會拉去收糧點,賣給國儲糧庫,“可是今年沒有國儲了。還不知道到時候誰收呢”。玉米即將進入到收割農忙期,他聽村里消息說,今年最多能賣上1.3元/公斤(1300元/噸),“去年是賣八毛多錢一斤(1.6元/公斤)”。
他估計,如果按照1300元/噸出售,他的40畝地,除去36000元的包地費,20000元的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后,將虧損4000元。
不過,多次去東北調研的農業部信息中心信息分析處副處長徐偉平曾告訴財新記者,國家宣布取消玉米臨時收儲后,農民已經出現積極變化,開始思考市場要什么。玉米收儲改革正把農民推向市場。
“過去,東北農民坐在炕頭上就把糧賣了。”徐偉平說,農民的種植行為很簡單——種產量高、水份能達到國標、臨儲愿意收的玉米,不必考慮市場的品種、品質需求。但現在,這樣的做法行不通了。
“是時候得考慮今年的玉米該賣給誰了。”老李告訴財新記者。他并考慮,得種點經濟作物了,但是現在挺盲目,不知道種什么。
產業矛盾有所緩解
玉米價格下跌,下游產業壓力將有所緩解。
一家位于四川宜賓的酒廠在全國范圍內收購玉米,每年求購6萬噸。其工作人員表示,近期在河南地區的玉米(14%水分)的收購價,和去年2000元/噸相比,下降到了1900元/噸。
河北一家玉米購銷公司經理告訴記者,近期,衡水地區玉米收購價在1460元/噸-1480元/噸左右,農戶看到低價雖不樂意賣,但網上價格下跌的消息源源不斷,由于擔心后期價格繼續下降,不敢存放玉米,也就賣了,“不愿意賣也沒辦法,就這行情”。他表示,公司收購玉米后,再賣給養殖戶,賣出價“降到了8毛來錢(約1600元/噸),比去年同期低一毛錢”。
八年玉米臨時收儲,初衷是鼓勵玉米種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但政府逐漸取代市場,導致農產品結構不合理,玉米庫存高企,國內外價差巨大,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嚴重沖擊國內市場。而國內巨量庫存如何消化,仍是未解的難題。
就這次玉米托市收購改革而言,一個關系改革成敗、但目前為止仍未完全落地的問題是,政府掏出多少錢補貼,以及以什么方式補?財政需要掏出的最終補貼資金規模,將與市場價格下跌幅度密切相關。
中農辦曾有意在春耕前明確補貼目標價格,但這一須經過多部門協商的方案,至今未公布細則。
受玉米現貨市場的疲軟帶動,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主力合約C1701,自6月起至9月底,連續收跌。該期貨價格6月份上沖至最高點1680元/噸,隨后震蕩下行,截至9月26日,出現最低點1409元/噸,跌幅約16.13%。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監測部處長李喜貴,在9月18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玉米產業大會上表示,玉米價格或將跌至十年來最低點,“現在玉米價格已 經進入下行通道。國內價格如果靠市場形成,下一步波動幅度會加大。”
不過,卓創資訊分析師唐曉霄表示,目前市場價格跌幅基本在預期內,預計底部在1550元/噸-1600元/噸。
農民的沖擊
山東山東作為玉米加工企業集聚大省,對價格反應靈敏。唐曉霄表示,山東地區中秋節后大量收割玉米,價格從9月16號開始“跳水式”下跌。
價格大跌,遠低于農民的心理預期,山西、山東地區都出現了農戶“惜售”的情況。“后期肯定要解決賣糧難,在今年11月份之前,這個價格很難說有上漲的趨勢,11月到過年是需求平淡期,也不會有漲。”唐曉霄說。
在東北地區,一些習慣了國家臨儲政策的農戶還沒摸清“市場化”的情況。吉林省扶余市農戶老李說,往年收割的玉米,都會拉去收糧點,賣給國儲糧庫,“可是今年沒有國儲了。還不知道到時候誰收呢”。玉米即將進入到收割農忙期,他聽村里消息說,今年最多能賣上1.3元/公斤(1300元/噸),“去年是賣八毛多錢一斤(1.6元/公斤)”。
他估計,如果按照1300元/噸出售,他的40畝地,除去36000元的包地費,20000元的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后,將虧損4000元。
不過,多次去東北調研的農業部信息中心信息分析處副處長徐偉平曾告訴財新記者,國家宣布取消玉米臨時收儲后,農民已經出現積極變化,開始思考市場要什么。玉米收儲改革正把農民推向市場。
“過去,東北農民坐在炕頭上就把糧賣了。”徐偉平說,農民的種植行為很簡單——種產量高、水份能達到國標、臨儲愿意收的玉米,不必考慮市場的品種、品質需求。但現在,這樣的做法行不通了。
“是時候得考慮今年的玉米該賣給誰了。”老李告訴財新記者。他并考慮,得種點經濟作物了,但是現在挺盲目,不知道種什么。
產業矛盾有所緩解
玉米價格下跌,下游產業壓力將有所緩解。
一家位于四川宜賓的酒廠在全國范圍內收購玉米,每年求購6萬噸。其工作人員表示,近期在河南地區的玉米(14%水分)的收購價,和去年2000元/噸相比,下降到了1900元/噸。
河北一家玉米購銷公司經理告訴記者,近期,衡水地區玉米收購價在1460元/噸-1480元/噸左右,農戶看到低價雖不樂意賣,但網上價格下跌的消息源源不斷,由于擔心后期價格繼續下降,不敢存放玉米,也就賣了,“不愿意賣也沒辦法,就這行情”。他表示,公司收購玉米后,再賣給養殖戶,賣出價“降到了8毛來錢(約1600元/噸),比去年同期低一毛錢”。
八年玉米臨時收儲,初衷是鼓勵玉米種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但政府逐漸取代市場,導致農產品結構不合理,玉米庫存高企,國內外價差巨大,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嚴重沖擊國內市場。而國內巨量庫存如何消化,仍是未解的難題。
就這次玉米托市收購改革而言,一個關系改革成敗、但目前為止仍未完全落地的問題是,政府掏出多少錢補貼,以及以什么方式補?財政需要掏出的最終補貼資金規模,將與市場價格下跌幅度密切相關。
中農辦曾有意在春耕前明確補貼目標價格,但這一須經過多部門協商的方案,至今未公布細則。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
- 2813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03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61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73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98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24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20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38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309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