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糧倉”如何“藏糧于地”
2016-09-19
新華網王建4630
核心提示:面對日益變瘦的黑土地,黑龍江加大土地整治、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減化肥、化學農藥、化學除草劑,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面對日益變瘦的黑土地,黑龍江加大土地整治、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減化肥、化學農藥、化學除草劑,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萬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糧”,土地是生存之基、發展之要。曾經的黑土地“栽上柴禾也開花”,正面臨土壤侵蝕問題。在此背景下,黑龍江省開展土地整治,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和產出能力,實施“三減”行動,減少土壤污染,逐步實現“藏糧于地”,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土地整治提高利用效率
黑龍江省地處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東北平原上,天然黑土,肥沃如油。但近年來開發與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條件制約收緊等正在侵蝕著黑土地,黑土耕作層有機質正在減少。為此,黑龍江把土地整治作為提高耕地數量和質量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實施土地整治規模化建設的思路,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現代化土地整治示范項目。
在黑龍江省富錦市萬畝水稻示范基地,沿著田間砂石路,記者來到東北水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稻田,只見水田建成大池子,田埂筆直一條線。而在前些年,水田小池子水渠多、池埂子多;秋天一下雨,坑洼不平的田間泥濘路,車進不去,糧拉不出來,只能等到冬天上凍之后,才能把糧運出來。
富錦市東北水田農機專業合作社稻田基礎設施的變化,得益于黑龍江省開展的土地整治項目。該合作社理事長劉春說,原先一畝地就得一個池子,現在變成了標準化方塊田,一公頃水田只需一個池子。
池子大了,田埂少了,僅此一項東北水田農機專業合作社新增有效播種面積400畝,并且池子大了,便于機械化插秧機械化收割。富錦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蔡元軍說,田間道路的修繕,提高了農戶生產運輸的效率,降低了能耗,保證了農時。劉春算了一筆賬,土地整治后平均每畝地降低油耗3升,節約成本15元,減少雇大車費200元。
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前進農場第三管理區,種植大戶盛軍的400畝水田連成一片,長勢喜人。而在前幾年,盛軍種植的地塊,有四五畝水泡子,整個地塊連不成片。
2008年以來,前進農場完成土地整治項目3個,盛軍種植地塊的水泡子被填平,整個前進農場新增耕地8400畝。前進農場土地整治辦公室負責人李智說,整治后實現了土地平整,水渠相通,道路相連,護林成網的目標。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總規劃師孫恒說,自2001年實施土地整治以來,黑龍江全省已累計投入資金290億元,整治土地規模達3405萬畝,新增耕地176萬畝,增地比例達到6%以上,是規定標準的2倍多,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水利工程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在開展土地整治過程中,黑龍江省還將土地整治與水利工程相結合。水利骨干工程修到哪里,土地整治田間配套工程建到哪里,實現土地整治與水利工程“一張圖”規劃,從而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了耕地質量和產出能力。
在黑龍江859農場第四管理區第十作業站,種糧大戶熊立波正在查看秧苗生長情況,而在他的腳下兩米深的地方是一條40米寬的暗渠。859農場黨委書記孫鵬說,通過土地整治項目將混凝土管暗埋,將占地40米寬的明渠回填成良田,實現了地上種水稻,地下是渠道,直接減少灌溉水損耗達15%。
“通過將管道暗埋,我因此少減少44畝耕地,還減少了滲水損失和蒸發損失。”熊立波說。
孫恒說,近三年來,在黑龍江省55個規模以上大中型灌區范圍內,分9個批次落實了以田間水利工程為重點的土地整治項目156個,建設總規模801萬畝,地表水置換地下水灌溉面積191萬畝。
在富錦市,實施了幸福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富錦市市長李源波說,自2011年以來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后,農業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達70%至80%以上。目前,富錦市節水灌溉面積達7.81萬畝,年可節水413.35萬立方米,節能71.05萬度,增加糧食生產能力15.5億公斤。“通過將土地整治和水利項目相結合,提高了項目區灌溉用水效率,有效減少農業灌溉水資源的浪費,努力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土地整治不僅將項目區的農田全部建設成為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而且推動了土地集中適度規模經營,還增加農機整體裝備,提高農機作業水平,夯實發展農業生產基礎,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劉春、熊立波等種糧大戶說,土地整治后“水通了、路通了、電通了、地多了、勁足了”。據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測算,實施整治后的耕地畝均增產約200斤,2006年至2014年黑龍江全省通過土地整治增產糧食近74億斤,僅此一項即增加農民種糧收入81.2億元。
實施“三減”推進“藏糧于地”
盛軍是建三江墾區勝利農場的職工,種了一輩子地的他今年承包了農場400多畝地,雇了十多個人幫忙插秧。“黑土地是我們的命根子,必須好好善待。”盛軍說,現在農場都在推廣新型側深施肥一體機的使用,特點就是在插秧的同時進行側向深施顆粒復合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少了施肥量,達到控肥增效、綠色種植的效果。
“目前墾區大力進行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等地力保護措施,加大耕地質量檢測,不僅有效提升了土壤地力,還有效遏制了土壤質量下滑的趨勢。”建三江墾區管理局副局長王旭光說。
據了解,為保護黑土地,助力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推動由“大糧倉”變成綠色“大廚房”,近年來,黑龍江省深入推進農業減化肥、減化學農藥、減化學除草劑的“三減”行動。
在黑龍江省創業農場“三減”試驗田,記者看到,展示板上顯示著水稻側深施肥技術與一般施肥的對比情況。創業農場農業科科長暴勇介紹,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減少了施肥量,實現了高產、節本、增效,減少了面源污染。
“從去年秋季實測情況來看,側深施肥與常規施肥相比,可實現每畝增產53.5公斤,增產8.7%,每畝增效160元。”暴勇說,側深施肥避免了習慣性施肥造成的肥料蒸發、淋溶、排放的浪費,降低對水源等生態環境的污染,防止土壤過度板結酸化,逐步實現“藏糧于地”,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2015年農業部提出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從今年起黑龍江省每個縣(市、區)農業“三減”試驗示范面積都要不少于10萬畝,力爭到2020年化肥畝均施用量減少10%以上,化學農藥用量與同等病蟲害發生年份相比下降30%以上,除草劑用量減幅達到20%以上。
為實現這些目標,黑龍江推進農業“三減”的技術創新。測土配方施肥、增加有機肥施用、改進農藥施用方式、提高重大病蟲監測預警能力、建立科學的耕作制度等手段都將被應用到“三減”的實踐中。
最嚴格耕地管理“責任狀”
走進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前進農場國土資源所的監控大廳,點擊一下鼠標,每塊耕地的莊稼長勢、有無違法占地、破壞耕地的情況都可以通過高清視頻監控系統看到。
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耕地面積1100多萬畝,耕地面積大,土地執法人員少。建三江國土資源局自2013年來,建設耕地保護執法監察高清監控系統,在管轄內的15個農場場部和重點管理區架設監控點,現已建成27個監控點。
據建三江國土資源局副局長于傳武介紹,該系統監控點的高清攝像機可以平面360度、上下90度地全方面旋轉,可對監控點周圍7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該系統的應用增強了耕地保護的手段和動態巡查的效率。前進農場國土資源所所長楊樹亮說,以往巡查農場周邊耕地需要一兩天時間,現在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僅數分鐘就能完成。
建三江國土資源局局長周衛江說,通過這套系統,相當于為耕地保護安上“千里眼”,加大了耕地保護力度,提高了國土資源部門對違法行為的巡查能力。僅去年,建三江國土資源局利用這套系統就共發現違法線索20余起,包括違法取土、建設板房等,并在時間進行制止或拆除。
此外,政府一把手還年年簽訂責任狀,明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的剛性任務。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處調研員于洪鳳說,黑龍江是農業省份,一些基層干部著急眼前的發展,認為“種企業”比“種糧食”更合算,往往急功近利、不求長遠。為轉變認識,自2009年開始,黑龍江省政府每年與各地市簽訂耕地保護責任狀。
標簽:
大糧倉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