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夏糧再獲豐收的背后
農諺道,夏糧豐收,全年主動。根據國家統計局7月12日公布的數據,我國夏糧再獲豐收。在去年較大幅度增產的基礎上,又面對不利的氣象條件,再獲豐收是如何實現的?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
產量雖略有減少但仍是豐收年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3926.0萬噸,比2015年減產162.1萬噸,減少1.2%。
“產量雖略有減少,但仍處于歷史第二高位,屬于豐收年。”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侯銳說。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夏糧獲得豐收是今年上半年農業生產的一個突出亮點。今年夏糧在去年較大幅度增產的基礎上,再獲豐收,實屬不易。
“面對復雜多變的氣候條件,夏糧能夠再獲豐收,主要得益于政策給力、設施改善、科技支持到位等。”韓長賦說,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提高了抗災能力。
氣象條件較差災情偏重造成單產下降
數據顯示,2016年夏糧減產主要是因為單產下降。
侯銳分析稱,夏糧單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氣象條件較上年差、災情偏重。
一是小麥生長前期農業氣象條件總體較上年差。受冬前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小麥個體生長發育較弱,北方麥區和江淮麥區畝穗數均有不同程度減少。
二是在小麥收獲期,部分地區遭受強降雨,不僅影響小麥產量形成,還造成小麥品質下降。
三是部分地區病蟲害偏重發生。小部分麥區赤霉病多年發生,原有菌種抗藥性增強等多方面原因,導致今年小麥赤霉病較常年偏重發生,小麥灌漿受到影響。
從“高產”到“優質”種植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業生產的另一個突出亮點是農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其中,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今年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當前,糧食生產的重點是提高品質、增加效益。比如,要加大小麥病蟲害的控制力度。
李國祥認為,在糧食向優質化方向發展時,數量可能會有所下降。從追求“高產”向注重“優質”轉變,加強生產能力建設,推廣節本增效的科學種植方式,改善環境,是種植結構調整的重點。
夏糧的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一。韓長賦表示,夏收一到手,秋收是大頭。從目前情況看,春播作物長勢較好,夏播進展順利。但下半年糧食生產仍將受到兩個不利因素影響:受厄爾尼諾影響,自然災害可能頻頻發生;受農產品價格影響,農民的收入增幅有可能下降。
在韓長賦看來,只要正視困難,毫不松懈,緊緊地抓住轉方式調結構的主線,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有信心實現全年農業發展的各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