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補貼要用在“刀刃”上
每年秋天,秸稈處理都成為政府的“心頭難”。秸稈就地燃燒現象屢禁不止,不但成為導致霧霾的元兇之一,也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對玉米秸稈處理農機具實行“敞開補貼”政策,鼓勵農民購買、使用,比起禁燒來說,更讓人們看到減少秸稈燃燒、增加秸稈利用、驅走霧霾煩擾的希望。
我省是農業大省,每年秋收后,大量玉米秸稈閑置田中,如不及時處理,將影響來年生產。秸稈富含有機質,也有加工價值,不少農戶卻仍選擇將其付之一炬。因為秸稈再利用的出路狹窄、收益偏低,農民無錢可賺,銷售熱情大打折。在這一現實困境下,焚燒肥田成為一些農民的最終選擇,躲開禁燒令偷燒秸稈的情況時有發生。
觀人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秸稈燃燒是個老話題,面對的卻是新形勢。解決秸稈處理問題,除了從“禁”字、“疏”字上下功夫之外,不妨多在“引”字上做文章。比起強制性的禁燒及秸稈加
工企業相對缺乏來說,鼓勵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通過購買、使用專業農機具,實現玉米秸稈就地打包處理、粉碎還田,既減少了農民勞動力付出、增加土壤肥力、間接減少了秸稈燃燒對大氣的污染,又讓農民享受到了政策紅利、緩解了政府治理壓力,省時、省力、,可謂一舉多得,不失為化解秸稈處理難題的釜底抽薪之舉。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好補貼要用在點子上。發放補貼是政府釋放改革紅利的一種方式,實行重點品目“普惠制”的敞開補貼,對購機者一視同仁,既體現了政策的公平性,也有利于集中資金“辦大事”,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保障和提升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生產能力。這樣的補貼,方向性、針對性、目的性很強,容易起到作用、收到實效,讓補貼財盡其用、讓農機物有所值。
政策好不好,關鍵看執行。近些年,套取惠農補貼的行為時有發生,一些補貼被當成“唐僧肉”,進了腐敗分子和不法商人的腰包,有違政策本意。農業機械化是現代化大農業的支撐和引領,作為產糧大省,我省農機裝備需求旺盛,做好農機補貼工作,關乎農民購機熱情和農業生產長遠發展,讓惠民政策真正執行到位,需要著力打好補貼申領、發放、監督全過程的“補丁”。首先,要透明運作,讓人人看得見;其次,要加強監管,讓人人不敢伸手;第三,要加強核實,讓人人不敢欺騙。對侵占、冒領、騙取補貼者,板子要打得痛一些,問責要挖得深一些,徹底斬斷農機補貼的灰色利益鏈,讓“好補貼”落實到位,為我省牽引來更多大農機、好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