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革發展,“穩”是基礎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深刻領會在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特別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以穩為基礎,穩住“三農”這塊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不松勁:抓“三農”的勁,只能鼓不能松
穩,就是要穩住農業農村發展好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發展黃金期步入新階段。糧食連年增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質的飛躍;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扭轉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態勢;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農民群眾的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經濟新常態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現實難題和重大挑戰。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背景下,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是必須破解的現實難題;在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背景下,如何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贏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是必須應對的重大挑戰。
當前,確保農業農村不出大的閃失,十分關鍵和重要。我們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農業農村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任何時候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抓“三農”的勁只能鼓不能松,堅決防止忽視和放松“三農”工作的傾向,堅決防止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的形勢出現逆轉。
穩住農業農村發展好形勢,要有戰略定力。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不丟“魂”:無論怎么改,都不能丟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魂”
穩,就是要穩定和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
小崗村是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在小崗村大包干等農業生產責任制基礎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歷史經驗和農村改革的實踐證明,這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本質特征,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契合農業生產特點,極大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擁護,是農村改革的重大制度成果。對這一基本制度,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決不能絲毫動搖。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要抓緊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放活土地經營權,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要把握好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
農村改革,必須守住底線。無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怎么改,都不能丟了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個“魂”。無論新型經營主體怎么發展,都不能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
不減弱:確保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減弱
穩,就是要保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對農村改革的成功實踐和經驗,我們要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這些年,我們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初步形成了糧食、強化農業支持保護、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城鄉一體化、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等政策體系。
確保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減弱,要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產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互促共進,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只有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農民群眾才會有更多獲得感。
保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減弱,要有歷史耐心。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告誡全黨,當前,農業還是現代化建設的短腿,農村還是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全黨必須始終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不斷抓出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