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去庫存:改供給重于清倉庫
2016-05-16
中國經濟導報6000
核心提示: 2015年,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與此同時,糧食庫存量不斷增長,達到近年高點。在該背景
2015年,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與此同時,糧食庫存量不斷增長,達到近年高點。在該背景下,社會上又刮起來一陣“農業過關論”,認為中國糧食既然已經出現了嚴重過剩,那么“三農”工作就可以放一放了,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去庫存具體而言是指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糧食戰略不用再堅持。這一點就不用細說了。
短期的糧食去庫存也不應是簡單的清倉庫,糧食的去庫存化要與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相聯系。隨著制造業的去產能化,勢必要大幅削減正在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過剩工業產能,這意味著會出現一批失業工人。如果糧食過度去庫存,將會打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推動食品價格的上升并直接導致失業工人生活費用的增加,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糧食的去庫存化要與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聯系起來,可以考慮從現有的糧食庫存里面劃撥一部分糧食,作為失業工人的生活基金。
關于農業的供給側改革,還有“二物”與“三物”的問題。所謂“二物”指的是植物和動物;“三物”指的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這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物質結構問題。人類有史以來就是“三物”開發,但是人類主要是依靠動物、植物獲取食物,在動物與植物開發利用問題上下了很多功夫,取得了成套經驗。微生物雖然也在開發利用,但遠遠沒有受到社會的重視。當前,農業供給側的突出矛盾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叫“植物缺油,動物缺奶,微生物缺人愛”。“植物缺油”最突出的表現是,我國現在每年需要進口8000多萬噸大豆以加工為食用油。“動物缺奶”這方面的缺口就是牛奶,人均消費牛奶110公斤,中國人均消費牛奶是38公斤,現在我國每年大概需求5000萬噸的牛奶,國內只能產3600萬噸,每年還需要1400萬噸進口,奶供給嚴重不足。所謂“微生物缺人愛”,就是微生物的開發遠遠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未來,微生物的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用高科技手段開發微生物。微生物的開發,不僅能解決人類的產品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是生態循環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微生物的開發,整個農業的生態循環就不能實現。
微生物的開發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大產業,利用那些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及牲畜糞便,點草成金、點糞成金。微生物的開發,概括起來有六大領域,或稱之為“三料”“二品”和“一劑”。“三料”就是肥料、飼料和燃料;“二品”,就是食品和藥品。“一劑”就是微生物清潔劑,土壤和水污染了,用微生物技術可以把污染的土壤和水凈化。這個技術已有好多地方在使用。微生物的開發潛力非常巨大,應該利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和價格政策等手段大力扶持。
由“二物開發”向“三物開發”邁進,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在社會樹立起“大食物”的觀念。
另外,關于供給側改革,還有農村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問題。就農村而言,它是農業現代化的載體,同樣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村莊可以分成4種類型,種叫社區型村莊,就是在城市周邊的農村,現在變成了城市社區。第二種叫文物型村莊,就是那些具有文物價值的村莊被保護下來了。文物型村莊數量很有限,現在大概進入名單的才一萬多個。現在大概有250萬個自然村莊,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有360萬個。如今,每天都有幾百個村莊在消失,這是好事,也是壞事。隨著農業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需要把村莊集中起來居住,但是許多歷史文化都在這種滅村運動中消失了。在此背景下,怎樣保留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第三種就是農莊型村莊,也就是適應生產生活的需求而建設成的新型村莊。第四種是衰落型村莊,這些村莊逐漸空心化了,只有幾個老人還住在那兒,逐漸地這個村莊就不存在了。這一類村莊占比,再加上現在農村的優質資源都是單向流出,村莊作為農業現代化的載體,衰落似乎已不可避免。這其中主要問題就在于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這“兩公”沒有真正姓“公”。
可以說,農業現代化的主體和農業現代化的載體,遠遠沒有適應形勢的需要。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去庫存具體而言是指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糧食戰略不用再堅持。這一點就不用細說了。
短期的糧食去庫存也不應是簡單的清倉庫,糧食的去庫存化要與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相聯系。隨著制造業的去產能化,勢必要大幅削減正在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過剩工業產能,這意味著會出現一批失業工人。如果糧食過度去庫存,將會打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推動食品價格的上升并直接導致失業工人生活費用的增加,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糧食的去庫存化要與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聯系起來,可以考慮從現有的糧食庫存里面劃撥一部分糧食,作為失業工人的生活基金。
關于農業的供給側改革,還有“二物”與“三物”的問題。所謂“二物”指的是植物和動物;“三物”指的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這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物質結構問題。人類有史以來就是“三物”開發,但是人類主要是依靠動物、植物獲取食物,在動物與植物開發利用問題上下了很多功夫,取得了成套經驗。微生物雖然也在開發利用,但遠遠沒有受到社會的重視。當前,農業供給側的突出矛盾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叫“植物缺油,動物缺奶,微生物缺人愛”。“植物缺油”最突出的表現是,我國現在每年需要進口8000多萬噸大豆以加工為食用油。“動物缺奶”這方面的缺口就是牛奶,人均消費牛奶110公斤,中國人均消費牛奶是38公斤,現在我國每年大概需求5000萬噸的牛奶,國內只能產3600萬噸,每年還需要1400萬噸進口,奶供給嚴重不足。所謂“微生物缺人愛”,就是微生物的開發遠遠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未來,微生物的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用高科技手段開發微生物。微生物的開發,不僅能解決人類的產品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是生態循環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微生物的開發,整個農業的生態循環就不能實現。
微生物的開發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大產業,利用那些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及牲畜糞便,點草成金、點糞成金。微生物的開發,概括起來有六大領域,或稱之為“三料”“二品”和“一劑”。“三料”就是肥料、飼料和燃料;“二品”,就是食品和藥品。“一劑”就是微生物清潔劑,土壤和水污染了,用微生物技術可以把污染的土壤和水凈化。這個技術已有好多地方在使用。微生物的開發潛力非常巨大,應該利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和價格政策等手段大力扶持。
由“二物開發”向“三物開發”邁進,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在社會樹立起“大食物”的觀念。
另外,關于供給側改革,還有農村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問題。就農村而言,它是農業現代化的載體,同樣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村莊可以分成4種類型,種叫社區型村莊,就是在城市周邊的農村,現在變成了城市社區。第二種叫文物型村莊,就是那些具有文物價值的村莊被保護下來了。文物型村莊數量很有限,現在大概進入名單的才一萬多個。現在大概有250萬個自然村莊,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有360萬個。如今,每天都有幾百個村莊在消失,這是好事,也是壞事。隨著農業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需要把村莊集中起來居住,但是許多歷史文化都在這種滅村運動中消失了。在此背景下,怎樣保留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第三種就是農莊型村莊,也就是適應生產生活的需求而建設成的新型村莊。第四種是衰落型村莊,這些村莊逐漸空心化了,只有幾個老人還住在那兒,逐漸地這個村莊就不存在了。這一類村莊占比,再加上現在農村的優質資源都是單向流出,村莊作為農業現代化的載體,衰落似乎已不可避免。這其中主要問題就在于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這“兩公”沒有真正姓“公”。
可以說,農業現代化的主體和農業現代化的載體,遠遠沒有適應形勢的需要。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
- 2827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29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78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86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409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52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409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