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種田多 “鐵牛”功勞大
2016-05-11
安徽日報4820
核心提示: 這幾天,在祁門縣安凌鎮瑯田村,種糧大戶汪興江忙得不亦樂乎,這邊剛整理好水田,又忙著下種育秧。他要在兩天內將200多畝承包
這幾天,在祁門縣安凌鎮瑯田村,種糧大戶汪興江忙得不亦樂乎,這邊剛整理好水田,又忙著下種育秧。他要在兩天內將200多畝承包田的秧苗全部育上,為大田秧苗移栽打好基礎。
汪興江是安凌鎮的種糧大戶,他從5年前承包50畝農田擴大到去年的250多畝,種糧的勁頭越來越大,信心也越來越足。 “我每年每畝地大概收益六七百元,全年純收入超過了10萬元。 ”老汪說,他種糧效益好,“鐵牛”的功勞是主要的。
汪興江和當地其他種糧大戶都有做職業農民的夢想。他們告訴記者,承包種糧就得上規模、上面積,只有做大、做強、做穩,才能多掙錢。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得有先進裝備。老汪擁有一整套育秧、插秧農用機械,效率很高。他說:“我一次性下種就要1000多斤,250多畝田的秧苗種子一次播下去,秧苗成熟后移栽也是一次性插完。 ”
除了自有工廠化育秧設備等農機外,汪興江還與當地30多戶種糧大戶組成了農機合作社。同是合作社成員的王忠祥說:“搞農機合作社的好處多,農機你無我有、你有我無,大家互幫互助,農忙季節就不會耽誤農時;在農機的使用、維修和保養等方面,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 ”
此外,合作社的農機還能租給其他村民。去年,汪興江投資5萬多元改裝了自動育秧流水線,機械化育秧程度更高了。他自豪地告訴記者:“我現在可以做到‘五代一防’,從代育秧、代旋耕、代插秧、代收割、代(農田)管理到防治病蟲害,既減輕了種田戶的勞動負擔,也能讓外出務工村民安心打工。 ”
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為糧食生產規模化提供了保障,也圓了汪興江等種糧大戶的“職業農民夢”。安凌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黃永培告訴記者:“我們鎮的規模種糧大戶越來越多,全部實現機械化耕作。”另據了解,祁門全縣糧食種植大戶已有100多戶,擁有農機具2萬多臺套,農田機耕水平已超過98%,機收水平也在90%以上。
汪興江是安凌鎮的種糧大戶,他從5年前承包50畝農田擴大到去年的250多畝,種糧的勁頭越來越大,信心也越來越足。 “我每年每畝地大概收益六七百元,全年純收入超過了10萬元。 ”老汪說,他種糧效益好,“鐵牛”的功勞是主要的。
汪興江和當地其他種糧大戶都有做職業農民的夢想。他們告訴記者,承包種糧就得上規模、上面積,只有做大、做強、做穩,才能多掙錢。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得有先進裝備。老汪擁有一整套育秧、插秧農用機械,效率很高。他說:“我一次性下種就要1000多斤,250多畝田的秧苗種子一次播下去,秧苗成熟后移栽也是一次性插完。 ”
除了自有工廠化育秧設備等農機外,汪興江還與當地30多戶種糧大戶組成了農機合作社。同是合作社成員的王忠祥說:“搞農機合作社的好處多,農機你無我有、你有我無,大家互幫互助,農忙季節就不會耽誤農時;在農機的使用、維修和保養等方面,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 ”
此外,合作社的農機還能租給其他村民。去年,汪興江投資5萬多元改裝了自動育秧流水線,機械化育秧程度更高了。他自豪地告訴記者:“我現在可以做到‘五代一防’,從代育秧、代旋耕、代插秧、代收割、代(農田)管理到防治病蟲害,既減輕了種田戶的勞動負擔,也能讓外出務工村民安心打工。 ”
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為糧食生產規模化提供了保障,也圓了汪興江等種糧大戶的“職業農民夢”。安凌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黃永培告訴記者:“我們鎮的規模種糧大戶越來越多,全部實現機械化耕作。”另據了解,祁門全縣糧食種植大戶已有100多戶,擁有農機具2萬多臺套,農田機耕水平已超過98%,機收水平也在90%以上。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