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十年后,中國農業將呈現怎樣格局?
未來農產品格局取決于農業競爭力
那如何看待這份展望報道,未來十年中國主要農產品的市場將呈現一個怎樣的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表示,未來中國的農產品市場格局很難預測,關鍵還是取決于中國農產品未來的競爭力如何。
黨國英:經濟預測不要說十年了,一年的預測都很困難,前些年誰想到玉米成這個樣子呢?誰都沒想到。它取決于我們農業競爭力的問題,如果競爭力不提高,老是我們的成本比別人高,那你怎么弄啊,你不能國內減少了,然后進口再不增加,那你整個農產品就不夠了,隨著人口的增加,糧食總的需求還是要增加,進口減少的話,國內就要多生產,進口要增加的話,國內就要少生產,這是事情不是由誰的意志為轉移的,關鍵我們自己的成本能不能降下來,國內生產多少,國外進口多少,就取決于競爭力,我個人看法,如果我們競爭力提高的話,我們都有可能凈出口,我們能不能轉成一個農產品凈出口國,取決于我們農業改革會怎么樣。
黨國英:我認為,還是要立足于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城市化的速度,,第二呢,要推動土地制度改革,要強化農民的財產權,促進農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第三一定要讓農民合作組織替代眾多的龍頭企業,國外看的話,農業合作社為主非常重要。再一個方面就是地租,你搞規模經營,現在的地租根本承受不了,一畝地千把塊錢的地租,哪有這么高的地租,全也沒有。
以下是報告中稻米、小麥、玉米、大豆的十年市場形勢預測。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6——2025)
1.稻米“口糧”有保障
未來10年,中國稻谷生產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稻米“口糧”有保障。
產量基本穩定。展望“十三五”及未來10年,水稻種植面積穩中略減,單產有望穩步提高,總產量基本保持穩定。預計2016年稻谷總產量為20899萬噸(折合大米14629萬噸),2020年為20507萬噸(折合大米14355萬噸),2025年為20603萬噸(折合大米14422萬噸)。稻谷種植面積穩中略減。2016年稻谷種植面積略增至45385.65萬畝(3025.71萬公頃),“十三五”末穩中略降至44223萬畝(2948.2萬公頃),2025年達44163.45萬畝(2944.23萬公頃)。總體而言,“十三五”期間以及未來10年,中國稻谷年生產能力將穩定在2億噸以上,進入高水平穩定發展期。
消費穩中略升。展望“十三五”,綜合考慮人口數量增長、城鎮化率提高、農村脫貧致富等因素,中國稻米需求量將保持穩中略增態勢。預計2016年中國大米消費量為14562萬噸,2020年為14801萬噸。未來10年,中國稻米消費總量將保持增長。2025年大米消費量為15029萬噸。預計2016年口糧消費略增,飼料消費略減,工業消費出現一定幅度增長,種子用量基本持平,損耗基本略增。展望期間,口糧消費保持增長,飼料消費和加工消費略增,種子消費穩中略減,損耗略減,消費總量增加。
貿易保持穩定。展望“十三五”,國內供應有保障,國際大米貿易量有限,稻谷庫存充足,預計中國大米進口量將保持基本穩定。預計2016年凈進口量約為244萬噸,2020年為292萬噸,2025年為293萬噸。
價格出現分化。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改革可能影響稻谷價格走勢。消費結構升級對優質稻米需求增加,拉動價格上漲。普通稻米價格受進口沖擊和國際市場影響,可能出現階段性下跌。展望“十三五”,中國大米價格將出現不同產品和品牌的分化,高端大米價格將有明顯上漲,普通大米價格將保持穩中略漲。
2.小麥供需形勢由寬松轉為基本平衡
未來10年,中國小麥生產將保持穩定發展態勢,供需形勢由寬松轉為基本平衡。
生產緩慢增長。預計2016年小麥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為2412萬公頃和13010萬噸,同比減0.1%;“十三五”期間,小麥種植面積穩中有降,到2020年降至2402萬公頃,小麥總產量增至13191萬噸;到2025年,小麥面積預計為2393萬公頃,比2015年減少21萬公頃,年均減幅0.1%;產量增速放緩,預計2025年為13279萬噸,比2015年增長2.0%,年均增長0.2%,明顯低于過去10年2.6%的增速。
消費穩步上升。展望期間,中國小麥消費將整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預計2016年為12027萬噸,到“十三五”期末為12630萬噸,2025年將進一步增至13263萬噸,年均增長1.0%,增速總體高于產量增長。其中,口糧消費、飼料消費、工業消費將持續增長,年均增速將分別達到0.4%、3.1%和3.7%;損耗量和種子用量年均略降0.1%。
貿易維持凈進口格局。雖然國內小麥供需不存在缺口,但以品種調劑為目的的小麥進口依然會存在,未來10年中國小麥年均進口量將在200萬噸左右。同期,由于我國小麥出口優勢不明顯,年均出口量將穩定在20萬噸左右,展望期間小麥貿易仍將維持凈進口格局,凈進口量將在2025年達到254萬噸。
3.玉米供需形勢有望平衡偏緊
未來10年,中國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將取得明顯成效,生產呈穩健狀態,消費需求從快速增長回歸穩步攀升,供需形勢從過剩逐步過渡到平衡偏緊,上下游產業展現均衡發展態勢。
面積、產量雙雙下滑。預計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為3695萬公頃和21517萬噸,同比分別下降3.1%和4.2%;“十三五”期間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將大幅度縮減,到2020年面積降為3441萬公頃,產量降到20567萬噸,年均減幅分別為1.8%和1.1%;展望期后5年,受消費拉動,玉米生產有所恢復,預計2025年面積、產量分別為3455萬公頃和21229萬噸,年均增速分別為0.09%和0.64%。展望期內,面積、產量總體下降,年均減幅分別為0.07%和0.15%。
消費穩中略增。2016年玉米消費量達到19751萬噸,到2020年增加到22192萬噸,2025年將進一步增加到22699萬噸,年均增速為1.6%。其中,受人口增長和收入增加的雙重影響,飼用消費增幅較大,年均增速達到2.7%;食用消費穩定增加,保持0.3%的增速;工業消費先增后降,種子用量和損耗呈下降趨勢,年均分別減少0.1%、0.7%、2.8%。
價格前后分化。“十三五”期間,玉米價格將呈明顯下跌態勢。預計2016年玉米價格明顯回落,2020年前后達到企穩回升的拐點,到2025年與國際價格的關聯將更加緊密。
貿易保持穩定。“十三五”期間,去庫存是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通過相關措施增加出口,大幅削減進口,或有望再現凈出口格局。預計展望期前兩年玉米出口量在200萬噸左右,而進口量在25萬噸左右,到2025年進口恢復到200萬噸左右,出口量不足1萬噸。
4.大豆種植面積將恢復性增長
未來10年,中國大豆面積將恢復性增長,產量穩步增加,消費量平穩增長,進口量仍將保持高位,但增速明顯放緩。受種植成本支撐和國產大豆品牌化發展穩步推進的影響,國產大豆走出獨立行情,預計未來10年國產大豆價格將穩中有漲。
產量穩步增加。未來10年,玉米臨儲政策有望逐步調整到位,東北產區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將進一步完善,“糧豆輪作”補貼有望試行,引導大豆種植面積合理恢復的作用將逐步發揮,再加上國產大豆深加工產業的穩步發展也將進一步提升大豆需求,預計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將恢復性增長。在優化田間管理、育種科技發展等因素推動下,大豆單產將有所提高。面積增加和單產提升將促使大豆產量穩步增加。
消費量穩定增加。未來10年,中國大豆消費量將穩步增長。其中,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中國城鎮化率提高以及7000萬人口脫貧計劃的實施,會拉動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消費需求增加,帶動大豆壓榨加工消費量增加。此外,對大豆蛋白、組織蛋白、大豆卵磷脂等產品的需求也促進大豆食用深加工消費量增加。展望期間,大豆種用消費量隨種植面積擴大而穩中略增,損耗量逐年增加,但保持在消費總量的1%~1.2%。未來10年中國大豆產需繼續趨緊,缺口逐年小幅擴大。
進口增速趨緩,出口平穩增長。未來10年,受產不足需和國際大豆低價優勢影響,中國對國際市場大豆仍將保持較旺盛的需求,大豆進口量保持高位。但由于進口量基數大,年度進口量增速將趨緩。預計展望期內年度大豆進口增速0.8%,遠低于上個10年12.5%的年均增速。中國大豆出口將保持穩定,年度出口量20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