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
2016-04-05
學習時報6810
核心提示: 主動選擇和必然要求。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成為2016中央一號文件的亮點之一。自
主動選擇和必然要求。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成為2016中央一號文件的亮點之一。自2012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四年強調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明確提出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這是中央立足全局與長遠,著力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關鍵問題,為突破現代農業發展瓶頸、補齊現代農業發展短板,并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統籌協調發展而采取的明智之舉,可謂內涵豐富、意蘊深遠。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補短板
自2004年以來,連續十三個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并以不同篇幅涉及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性,“農業現代化”連續三年寫入標題。但在現實中,具有、優質、、規模化、可持續等特征的現代農業之發展并不盡如人意,農業農村污染嚴重。這固然與現階段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如土地流轉障礙造成的農地“小規模、分散化、細碎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不足、產業化組織競爭力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收益率低、城鎮化背景下農民老齡化和農業空洞化等有關,但現代農業產業的創業活力不足,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滯后,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我國已進入深度工業化時期,與工業服務業相比,農業發展滯后,并長期處于弱勢地位。而發展現代農業,關鍵在人才。與傳統農業不同,現代農業屬于技術、資本、人才密集型產業,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高低與物質技術裝備和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成正比。目前,發達農業正逐步從資本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向具有智能化、生物化、產業化、生態化和可持續性等特征的現代農業轉變,這必然要求具有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現代農業從業者。特別地,伴隨現代產業部門之間的升級融合趨勢,現代農業的功能將由單一向多元拓展與深化,與其他產業間的分工邊界也日趨模糊化,并催生出新的分工鏈條和業態。如農業與旅游業融合形成旅游農業、創意農業、文化農業;農業與航空、生物技術滲透形成航空育種農業、無土農業;農業與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協同發展形成精準農業、信息農業、模擬農業;農業與金融保險業互補形成新型土地價格保險、指數保險農業等。因此,在未來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現代農業功能及其內涵將不斷豐富和拓展,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將融合推進,這都離不開高素質從業者和創業者積極投入和深度參與。擺脫對傳統農業勞動密集、效益低下、知識技術含量低的刻板印象,依托現代科技改造農業、采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依靠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借鑒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推農業意義深遠。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須構建新型培育制度體系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項分層次、多類型、常態化的系統工程,涵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培育體系和專業資質認證體系等多方面內容。其中,教育培育體系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核心內容,應著力建設包括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基層農廣校和農業科研院所、專業農業院校等不同層次的培育機構和培育方式。專業資質認證體系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基礎和保障,應從明確認證條件、制定認證標準和推動認證常態化等三個方面實施有效管理。
如可借鑒發達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先進經驗,大力發展完整的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及專業資質認證體系。以法國為例,法國為配合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在上世紀末建立了縱向層次鮮明、橫向溝通緊密、整體銜接順暢的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中、高兩個層次以及農業職業培育和成人教育兩個類型,業士(高中畢業)、學士、碩士、博士四級學位;技術工人、中級技術員、高級技術員、工程師四種職稱;職業能力證書、職業學習證書、農業職業高中會考證書、農業技術高中會考證書、補充證書等多種證書文憑;學校教育、機構培育相結合的完整體系。韓國則針對工業化進程中因忽視農村發展而出現的嚴重的農村人口老齡化和農業兼業化等農村衰落現狀,于20世紀60年代后開展“新村運動”。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政府每年撥專款辦學,為農民實行三個層次的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層次是對農村青少年的“4H”(頭 腦 head、 心 智heart、健康health、實踐hand)教育;第二層次是對農業后備勞動者的農漁民后繼者教育;第三層次是專業農民教育,重點培養具有較高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且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專業農業大戶。為滿足經濟高速增長對現代農業技能人才的需要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應統籌兼顧精準性和配套性
精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避免出現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欠精準缺配套、重數量規模輕質量效益等傾向。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獨特的產業特性(生命特性、季節特性、產品市場特性及生產組織特性)決定了農業領域的許多具體知識、專有技能和經驗都具有緘默知識的特性,需要長期積累才得以形成并不斷內化。因此,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也必須因時因地因情而異。可加強現代農業從業者、資源環境稟賦、產業發展狀況等情況的調研,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現代農業與農村發展緊密結合、相互支撐、有效耦合。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如根據是否懂經營會管理、是否懂技術優服務等將現代農業從業者分為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因地制宜形成農民田間學校式、典型示范式、項目推動式、媒體傳播式、“互聯網+”式等不同類型的培育模式,分門別類建檔入庫,進行精準培育。
同時,進一步健全職業農民的配套扶持制度。完善補貼、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項目支持、人才培育等扶持政策,使土地流轉、返鄉創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養老保險、社會保障等相關政策,特別是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的針對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社會化服務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等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要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體系,并細化落實到經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業真正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讓農民真正成為受尊重得實惠的好職業。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補短板
自2004年以來,連續十三個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并以不同篇幅涉及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性,“農業現代化”連續三年寫入標題。但在現實中,具有、優質、、規模化、可持續等特征的現代農業之發展并不盡如人意,農業農村污染嚴重。這固然與現階段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如土地流轉障礙造成的農地“小規模、分散化、細碎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不足、產業化組織競爭力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收益率低、城鎮化背景下農民老齡化和農業空洞化等有關,但現代農業產業的創業活力不足,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滯后,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我國已進入深度工業化時期,與工業服務業相比,農業發展滯后,并長期處于弱勢地位。而發展現代農業,關鍵在人才。與傳統農業不同,現代農業屬于技術、資本、人才密集型產業,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高低與物質技術裝備和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成正比。目前,發達農業正逐步從資本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向具有智能化、生物化、產業化、生態化和可持續性等特征的現代農業轉變,這必然要求具有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現代農業從業者。特別地,伴隨現代產業部門之間的升級融合趨勢,現代農業的功能將由單一向多元拓展與深化,與其他產業間的分工邊界也日趨模糊化,并催生出新的分工鏈條和業態。如農業與旅游業融合形成旅游農業、創意農業、文化農業;農業與航空、生物技術滲透形成航空育種農業、無土農業;農業與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協同發展形成精準農業、信息農業、模擬農業;農業與金融保險業互補形成新型土地價格保險、指數保險農業等。因此,在未來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現代農業功能及其內涵將不斷豐富和拓展,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將融合推進,這都離不開高素質從業者和創業者積極投入和深度參與。擺脫對傳統農業勞動密集、效益低下、知識技術含量低的刻板印象,依托現代科技改造農業、采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依靠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借鑒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推農業意義深遠。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須構建新型培育制度體系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項分層次、多類型、常態化的系統工程,涵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培育體系和專業資質認證體系等多方面內容。其中,教育培育體系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核心內容,應著力建設包括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基層農廣校和農業科研院所、專業農業院校等不同層次的培育機構和培育方式。專業資質認證體系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基礎和保障,應從明確認證條件、制定認證標準和推動認證常態化等三個方面實施有效管理。
如可借鑒發達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先進經驗,大力發展完整的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及專業資質認證體系。以法國為例,法國為配合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在上世紀末建立了縱向層次鮮明、橫向溝通緊密、整體銜接順暢的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中、高兩個層次以及農業職業培育和成人教育兩個類型,業士(高中畢業)、學士、碩士、博士四級學位;技術工人、中級技術員、高級技術員、工程師四種職稱;職業能力證書、職業學習證書、農業職業高中會考證書、農業技術高中會考證書、補充證書等多種證書文憑;學校教育、機構培育相結合的完整體系。韓國則針對工業化進程中因忽視農村發展而出現的嚴重的農村人口老齡化和農業兼業化等農村衰落現狀,于20世紀60年代后開展“新村運動”。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政府每年撥專款辦學,為農民實行三個層次的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層次是對農村青少年的“4H”(頭 腦 head、 心 智heart、健康health、實踐hand)教育;第二層次是對農業后備勞動者的農漁民后繼者教育;第三層次是專業農民教育,重點培養具有較高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且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專業農業大戶。為滿足經濟高速增長對現代農業技能人才的需要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應統籌兼顧精準性和配套性
精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避免出現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欠精準缺配套、重數量規模輕質量效益等傾向。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獨特的產業特性(生命特性、季節特性、產品市場特性及生產組織特性)決定了農業領域的許多具體知識、專有技能和經驗都具有緘默知識的特性,需要長期積累才得以形成并不斷內化。因此,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也必須因時因地因情而異。可加強現代農業從業者、資源環境稟賦、產業發展狀況等情況的調研,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現代農業與農村發展緊密結合、相互支撐、有效耦合。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如根據是否懂經營會管理、是否懂技術優服務等將現代農業從業者分為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因地制宜形成農民田間學校式、典型示范式、項目推動式、媒體傳播式、“互聯網+”式等不同類型的培育模式,分門別類建檔入庫,進行精準培育。
同時,進一步健全職業農民的配套扶持制度。完善補貼、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項目支持、人才培育等扶持政策,使土地流轉、返鄉創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養老保險、社會保障等相關政策,特別是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的針對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社會化服務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等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要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體系,并細化落實到經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業真正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讓農民真正成為受尊重得實惠的好職業。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