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肥增效 黑土地獲生機——黑龍江糧豆輪作試點調查
糧豆輪作實現“藏糧于地”
眼看就要春耕生產,正在為資金發愁的邢海軍拿到了糧豆輪作試點的100萬元補貼,“這個補貼拿到手太及時,幫上了大忙。”
邢海軍是黑龍江省北安市楊家鄉新榮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去年他的合作社拿出1萬畝耕地開展“農業部糧豆輪作試點”項目,100萬元就是這個項目的補貼。
“之前幾年,這1萬畝地年年種玉米,土壤越來越板結,病蟲害增多。”邢海軍說,如今糧豆輪作大豆每畝單產起碼能增加二三十斤,玉米產量可以提高5%—10%,并且每坰地(一坰地15畝)少施化肥100斤,減少了土壤板結,有利于黑土地保護。
“十三五”規劃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據北安市農業局副局長王德友介紹,去年北安市成為農業部糧豆輪作試點,共落實輪作面積2.7萬畝。
北安市農經站副站長崔大光說,糧豆輪作還可改變某些病蟲的生態環境,減輕病蟲危害。一些伴生或寄生性雜草如小麥田間的燕麥草、豆科作物田間的菟絲子,輪作后由于失去了伴生作物或寄主,能被消滅或抑制。
大豆比較效益低制約糧豆輪作推廣
盡管糧豆輪作有很多好處,但在實際推行中,因大豆比較效益低,農民對糧豆輪作缺乏動力。“如果沒有這100萬元補貼,我們也不愿輪作,因為種大豆沒效益,甚至還賠錢。”新榮農機合作社社員孫守生說。
去年11月份,農業部出臺《“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北安市所在的黑龍江北部,正處“鐮刀灣”的重點地區。以前這一地區種玉米很少,是我國傳統的麥豆輪作區,而如今玉米面積大幅增加。
以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的地級市黑河為例,全市2011年玉米面積120多萬畝,而2015年達到554.44萬畝。
“黑龍江省緯度較高的北部地區,不適合種玉米,但近幾年因為有臨儲政策托底,不管品質好壞,只要水分、雜質等符合收購標準,就可以賣出去,有效益可圖,農民就年年增加玉米面積。”崔大光說,盡管去年將玉米臨儲收購價格調低,但玉米效益還是高于大豆,導致農民沒有動力實行糧豆輪作。
邢海軍告訴記者,合作社的1萬畝糧豆輪作實驗區,算上農業部輪作試點補貼100萬元和實行的大豆目標價格補貼,基本上和種玉米的效益差不多。“老百姓(603883,股吧)種地看的是效益,種大豆不掙錢,能種玉米的,還會年年種玉米。”
完善配套政策引導科學輪作
基層干部認為,若再不重視合理輪作體系建設,繼續“掠奪式”糧食生產方式,將會使東北寶貴的黑土地肥力繼續下降。北安市楊家鄉黨委書記郭海生等基層干部表示,要想推廣北安市糧豆輪作的做法,相關的配套政策必須跟進。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根據經驗,當大豆價格是玉米價格3倍左右時,農民才可能選擇輪作大豆,所以在逐步調低玉米價格的同時,適當提高大豆目標價格。一降一升才能達到調整種植結構的目的,才能調動農民推行輪作的積極性。
黑龍江省農科院總農經師矯江表示,黑龍江北部生產的小麥是強筋麥,質量高,但由于在黑龍江省沒有執行小麥收購價,小麥種植面積已經很少。在加快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如能在黑龍江省執行小麥收購價,有利于引導玉米、大豆、小麥和其他雜糧形成合理的輪作體制。
基層干部表示,在北安市試點的“糧豆輪作”項目,不僅增加作物產量,還保護黑土地,減少病蟲害,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特別是每畝給予一定補貼的做法,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引導主要糧食作物的合理布局和科學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