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玉米市場化收購不等于政府“大撒把”
眼看著東北地區就要春耕生產,東北的玉米種植戶該怎樣看懂這一政策行情呢?特約評論員王竹進行深入理順和解讀:
王竹:發改委和財政部等6部門28日透露,2016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玉米收儲將采取“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糧食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具體補貼辦法將報國務院批準對外公布實施,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據發改委負責人介紹,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由我國當前糧食面臨的形勢決定的。2015年玉米產量4491.6億斤,同比增加178.7億斤,消費量在3500億斤左右,國內玉米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玉米及替代品進口影響國內市場,目前國內外每噸價差高達600多元;玉米庫存不斷增加,儲糧壓力較大。
可以將這個政策解讀為:
1、玉米臨儲取消已成定局,不再是收購玉米的主力軍。
2、設置了托底收購價。
3、玉米補貼將會直接給付到生產者手中。
4、未來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玉米將進行市場化收購。
對此,從政府到農戶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隨行就市,調整種植結構。從今年起的五年內,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要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內蒙古計劃調整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適度減少籽粒玉米推進糧改飼增加青儲飼料玉米,提高優勢區域玉米的產能。壓減后的耕地,主要種植小麥、大豆、水稻等經濟作物。
第二,市場化收購不等于政府“大撒把”。政府應在發揮好市場作用的同時,在組織引導、產業扶持等方面有所作為,還要認真落實好補貼資金,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第三,農民朋友應及時了解政策信息,下一步應特別關注的是:
1、設置的托底收購價是多少?
2、的補貼額度是多少?
3、的補貼發放程序如何?以便程度保障自身利益。